崖柏赏析网

赵孟頫与楷书四大家:墨缘交织的辉煌

06-11

赵孟頫与楷书四大家:墨缘交织的辉煌

奥古斯丁有一句名言:“不要问我时间是什么。如果没有人问我时间是什么,我知道时间是什么;如果有人问我时间是什么,我不知道时间是什么。”普通人只知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时间从指缝间溜走。但时间去哪儿了,不知道。

元 鲜于枢

鲜于枢《秋兴诗册》(局部),纵33.6厘米,横40.6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释文:次韻仇仁父《晚秋杂兴》,枢拜呈。薄宦常为客,虛名不救贫。

又看新过雁,仍是未归人。

茅屋寒谁补?柴车晚自巾。

青云有知己,潦倒若为亲。

沈靜莓苔合,门闲落(叶深)。

笔法俊爽劲健,略显苍疏,结体谨严,气魄恢宏。诗中充满浓郁的思乡之情,是鲜氏中晚年代表作。

元 鲜于枢

鲜于枢 《老子道德经卷》(局部),纵26.7厘米 横642.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卷学虞世南,体势修长,清爽劲利,是仅见的其楷书长篇,中年时作。

鲜于枢(1246-1302),字伯机,号困学山民,渔阳( 今北京密云) 人。书法与赵孟頫并称“二妙”。书法成就主要在于行草。草书学怀素并自出新意。


不是吗,北京地域书风一下子从“燕系书法”进入到元代,有穿越感。“天咫墨存”栏目前两期的“燕系书法”乃篆书文字,在书法史中属“古文系统”,汉隶之后,就是“今文系统”,隶书、楷书和行书,更能为大多数人接受和欣赏。书法史中,魏晋之前的绝大多数书法家,通常是“无名氏”,无法留名或不允许留名。魏晋之后的书家主体意识觉醒,书法家不再是“群体”形象或“整体”印象,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所以才有个性、风格等评价方式和语汇。

那么,肯定您会问,从燕国到元,其间跨度近1500年,这中间难道是空白?当然不是。只是因为历朝建都不同,书家的中心有所转移。历史上在北京建都的先后有燕、前燕、大燕、辽、金、元、明、清八个朝代。需要说明,前一期说到过鲜卑慕容家族建立的“五燕”。历史上以“大燕”为国号的,乃后梁刘守光,定都幽州,领燕、范阳、渔阳三郡,地域涵盖今天的北京。刘正式称帝时间仅两年,又被称为“桀燕”。另外,“安史之乱”的叛将史思明曾自称应天皇帝,更国号为“大燕”,改范阳为燕京。不过,在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今年4月30日和5月7日的《墨缘》,曾刊登少数民族书家专题,其中辽代宰相耶律楚材,金代皇帝金章宗,属于北京地域书风。因此,北京地域书风系列不再重复。

提到元代书法,首先想到“楷书四大家”之一赵孟頫。殊不知,将赵孟頫推到“楷书四大家”位置上的,正是鲜于枢。鲜于枢和赵孟頫并列“双子星座”,一北一南,交相辉映。鲜于枢对于赵孟頫推崇不吝言辞:“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现在耳熟能详的“天下三大行书”,也是鲜于枢提出来的,第一王羲之《兰亭序》,第二颜真卿《祭侄稿》,第三苏轼《寒食帖》。看来,鲜于枢是一个思想非常活跃的人,点子多。

李衎在书坛名气不大,他主要是画画,和赵孟頫、高克恭并称为元初画竹三大家。李衎一生唯有一幅书法作品传世,死后被追封为“蓟国公”。北京地域书风,为此要记上一笔。

清代有“帖学四家”,分别是刘墉、梁同书、王文治、翁方纲,《清朝书画录》并称“翁刘梁王”,翁亦与刘墉、成亲王永瑆、铁保齐名,称“翁刘成铁”。

(原大哉乾元)

来源 北京晚报

作者 一 鸣

流程编辑 刘伟利

巴吉度多少钱一条

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