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名“石头”,昔日曾嫌老辈起名土气,生怕知者在人前叫喊,恐被人瞧不起。谁知上苍捉弄命运,偏偏在二十年前指引我爱上石头,这一爱就再也割舍不开。故附庸风雅,起斋号为“拙石斋”,字”拙石”,号”石翁”。
真的很感谢爷爷奶奶给我起了个如此大俗大雅的乳名。这种感觉是爱上石头后才找到的。
叫“石头”有什么不好呢?人类如有良知,应当对石头顶礼膜拜。因为人类走到今天,实在离不开石头。
天蛮地荒时,人类最初的启蒙是石器时代。以石取火,磨石为器,狩耕工具是石斧石刀,战斗武器是石矢石箭,栖身居所是石穴石窟,交流符号是石刻石画。继之,石磨石臼,石槽石板,石桌石凳,石床石桩,石桥石舫,石阶石栏等石制器具应运而生,石头成了人类生活的依靠。渐进文明,以石制磬,拊石为乐,佩石为饰,刻石为碑,移石置园,叠石为山,引石入室,以石为供。同时,雕石为艺闯入人们生活。石人石佛石印章,石狮石马石牌坊,石头成了人们审美纪事的挚爱。
古今许多伟大建筑也离不开石头,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斗兽场,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等等,皆以石建造。时至今日,人们依然离不开对石头的依赖。中医疗方以石入药,美工染料碾石为色,建筑领域炼石为材,探究地球奥秘和生物进化以石为证,现代科技许多稀有金属以石提取。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石头成了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石之神奇与妙用,在科学未能问世的古代,蒙上了神秘色彩,引发了人们对石头的崇拜。
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多半与石结缘。四部古典文学名著有两部以石为主角,美猴王和贾宝玉皆为顽石化身,至今被人们引为美谈。《山海经》中女娲炼石补天,精卫衔石填海,大禹凿石引水,愚公劈石搬山。石头有功有过,记述天地轶事,传承人间冷暖,故人们钟情于石。
以至中华文字多以石传情达意:男女情誓海枯石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真相大白水落石出,探察动静投石问路,不自量力以卵击石,大惊大奇石破天惊……好一个石头!通古今,蕴性情,直把世事引入文明。
谁说石头顽愚无情?石头家族庞大,神奇精灵。且不说自然界山川海岳孕育了石之无穷,仅就唐宋以来进入文人雅赏的奇石品类,又何止万千可颂?雅石,玉石,矿石,化石,陨石,纪念石等诸多石种,都已随着时代的进步,列入了人们的观赏范围。
如英石、昆石、太湖石、寿山石、青田石、巴林石、大化石、彩陶石、戈璧石、长江石、黄河石、青海三江源头石、贵州彩石、湖北菊花石、朝阳化石、河南牡丹石、两广蜡石、新疆玉石、雅丹石、木化石,台湾桃花石、铁钉石及孔雀石,钟乳石等种种奇石皆各具奇妙,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审美价值、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
尤其是以灵璧石为代表的四大历史名石,更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多元的审美特征和众多的赏玩群体而享誉古今中外。其形、质、色、纹、声、韵、神和皱、透、瘦、漏、丑、雄、秀的多元审美要素不仅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享受,更给人以文化上的修养陶冶。
这个世界复杂而奇妙,唯多元并存方为大道。有差别才有意趣,有竞争才能发展。中国、埃及、印度和古巴比伦,素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谁前谁后?东西方文明两大块垒,谁高谁低?大自然孕育出万千石种,谁优谁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自大未必居高,和谐方出境界。石头承载着乾坤奥秘,历经天地变迁,蕴含自然玄机,面对喧嚣社会,俨然一位历史老人,沉默而智慧。它朴拙,它自然,它雄浑,它秀雅,它沉静,它坚贞,它把一切灵性和仁爱都深深地沉淀在它的憨态里,不张扬,不做作,不势利,不自傲,置庙堂而不骄,居草舍而自安,朴实如老农,天真若少女,既不仰视权贵,亦不俯视布衣,谦谦然君子风度,诚诚然旷世老僧,此石此德,可为师友乎?
闲暇小坐,把酒临风,抚石吟咏,自得康宁。如此清逸适意之态,又岂是急功近利者所能理解?爱石觅石赏石悟石者,斯如是。拙石因醉石而梦语,聊以自娱也。
作者:陈民府
责编:未归
来源:本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欢迎支持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