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赏析网

自制窝料的成本与风险:如何避免鱼群的损失?

09-13

自制窝料的成本与风险:如何避免鱼群的损失?

野钓资源匮乏,鱼群密度低,是如今钓鱼人所面临的现状,因此但凡寻一处可垂钓的场所,单单依靠钓饵“守株待鱼”极不现实,打窝已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打窝的作用有三个:一是聚鱼,人为制造一个高密度鱼群的小场所;二是通过窝料筛选出目标鱼,过滤掉杂鱼;第三压缩了整个钓鱼过程,提高上鱼频率,为钓鱼人节省时间。本文就此展开与众钓友分享一下窝料及打窝的那些事情。

窝料

窝料种类繁多,常用的有酒米、红虫颗粒、发酵的玉米及小麦,还相对偏门的鸡饲料、豆饼等,针对目标鱼的不同,选用的窝料不同。目前钓鱼人主要通过自制或购买两种方式获得,利弊均沾。

■窝料的制作并无高深的技术问题,许多资深钓友,根据多年的垂钓经验,便可自制。像笔者所在的鲁西县城,曾有一个小团队便研究窝料、鱼饵,效果尚可。自制窝料,所用均是真材实料,加之无法形成规模采购,所以成本颇高。钓友可翻看笔者以前发布的一起关于自制酒米窝料成本的视频,一袋500克的酒米成本便达到5元左右。现在依然自制窝料的,基本喜欢享受窝料制作的过程,如果单纯的使用,远不如直接购买。

■如前文所说,好的窝料在聚鱼的同时,筛选出目标鱼,过滤掉杂鱼,这是每个钓鱼人所期望的。比如发酵的玉米擅长诱集鲤鱼,鲫鱼则偏爱红虫颗粒。但如自然水域、农村鱼塘大鱼少,小鱼多,小鱼闹窝现象不可避免,因此如果钓鱼人熟悉每款窝料的特点,便可对症下药如酒米窝料,主要组成包括高度曲酒、蜂蜜或红糖、药酒及小药,基本添加了蜂蜜的任何窝料,均会招引小鱼;小药刺激鱼的神经系统,短时间内激发其摄食欲望,促进进食;药酒优点是耐持久,主要是起留鱼的作用;曲酒作为载体的同时,与水底腐烂根茎发酵散发出来的乙醇气味近似,营造野生鱼熟悉的水底环境。所以可根据当地鱼情,每个成分占比多少,适当调整,聚鱼效果自然不同一般。

■窝料味型浓厚,利于水中传播,但须有度。新手经验不足,担心窝料聚鱼效果不佳,本着宜多不宜少的心理,各种成分常添加过量,导致“死窝”现象的发生,即窝料味型偏浓偏冲,致使鱼不进窝或者进窝不进食。所以窝料调制时应根据鱼情而定,主诱大鱼还是小鱼,是生口鱼还是滑口鱼,另外窝料与钓饵是否味型一致也需考虑,下文将详细介绍。

■窝料的选择除去考虑目标鱼的因素外,还应结合钓饵的使用。不难理解,鱼进入窝子,迅速的发现吞食钓饵才是目的,所以要求钓饵的味型、适口性应好于窝料,否则鱼只吃窝料,不理钓饵,失去了意义。比如野钓鲤鱼使用发酵的玉米打窝,可用嫩玉米或者鲤鱼面饵作钓饵,钓鲫鱼选择酒米打窝,蚯蚓和红虫当钓饵,效果均不错。窝料与钓饵味型不统一、反冲,也是死窝的一种情况。诱到的鱼适应了窝料的味型,窝料数量远远超过那一颗异味钓饵,鱼吞食它的难度可想而知,添加小药是造成味型偏差最常见的原因,钓鱼人应格外注意。

打窝

打窝的方法众多,可手抛、使用打窝器或者打窝船,铅坠携带,水溶袋法等等,具体的操作步骤想必每个钓鱼人不陌生,不再赘述,这里谈一谈打窝应注意的几点。

■野钓常见走水、刮风的情况,所以打窝首先确定浮漂的位置,再结合风向、风力,确定是浮漂的哪一侧投掷窝料。曾见一位钓鱼新手,打窝完全不考虑走水,鱼口零星几个,笔者建议他往东侧1米半多挥杆试一试,没想到接连碰到几条大鲫鱼。

自然水域水底情况复杂,常遇陡坡、凹凸不平、伏低的障碍物等情况,所以提前调漂的时候,应探知水底大致情况,新开辟的钓点或者新到的陌生水域,不宜情况不明的情况下投掷窝料,以免造成浪费。

■大鱼生性谨慎,多年与钓鱼人搏杀中,遇到成片、成堆可吞食的食物,习惯性先远距离徘徊,等到确认无事后,才向窝子靠拢,但只是在窝子边缘啃食,这也是常说的“近大窝子远钓鱼”,所以打窝位置应根据钓竿打满之后确定,应在可控范围内。

■打重窝还是少打勤打孰好孰劣一直存在争议,笔者认为结合鱼情谈实际,不应脱离实际论方法。如果是自然水域,新开辟的钓点,相比周围鱼群密度不会太大,多日连续打重窝,一是诱集鱼群,二是熟悉饵料味型。如果遇到鱼群密度大的场所,自然不需提前打窝,少打勤打是个不错的方法。

窝料的发窝时间与水温关系密切,水温越高,发窝时间越快,反之发窝时间越慢。所以夏季一般半小时到1个小时便起作用,而到了冬季1个小时到2个小时才可诱集到鱼,如果遇到鱼群密度小,水面大的水域,冬季则需提前半天,甚至一天打窝。笔者所在聊城,有条河沟,因有净化后的温水排入,冬季并不结冰,这样的情况,仍然需提前半天打窝。

后记

上文与钓友分享了窝料及打窝的一些事情,不难发现所有实践经验,都有科学理论的支持。所以如果看透窝料的本质,掌握打窝的技巧,笔者认为诱鱼聚鱼,并不是难事。倘若窝子里大鱼横行,还愁钓不到鱼吗?

原创:野钓分享

哈士奇狗粮选什么最好

鱼饵料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