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社教
怀素这次到长安,许多老朋友都离开了人世,即便在世也是垂垂老矣。他深感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加之疾患缠身,遂决定回零陵老家。
当他把这想法告诉师兄怀仁后,怀仁道:“不必如此急迫。兴善庙会不日将了,你之疾患也日益见好,静待几日,咱们一同回长沙,你在栖云庵住下,俺也好生照顾。”
怀素一想也好,便请律公将此消息转达给表兄邬肜。
邬肜听说怀素要回零陵,便赶来客栈话别。怀素却道:“表兄,前半生你羁绊于宦海,现时无官一身轻,何不寄情山水,随弟去栖云庵小住,舒缓舒缓身心?”
邬肜一听,也动了心。
邬肜也是性情中人,在书法史上,他的确是个值得挖掘和研究的人物。现在书法史上很少提及他,但他的确是被历史淹没了的伟大的书法家、书法教育家。
邬肜常常因为自己是张旭的学生而自豪,他还因为有怀素和柳公权这两个学生而骄傲。历史证明他有自豪和骄傲的资本——他自己都不知道,他是连接张旭和怀素两个“草圣”的纽带;他开创了书法教学史上的奇迹,教出了两个书体跨度如此之大的里程碑式的书家——“草圣”怀素和楷书大家柳公权。
邬肜教授这两个学生,也舍得花血本。把自己珍藏的三本“二王”法帖中的两本分别给了怀素和柳公权。要知道,古人视名家墨迹如生命,传说钟繇某天看到韦诞座位上有本蔡邕的《九势》,就想拜读,无论咋说韦诞就是不给,钟繇气得一连三天捶打胸部,使胸部青紫而呕血,生命垂危,曹操派人送来五灵丹,才把钟繇救过来。即便如此,韦诞也没有把《九势》给钟繇看一眼。三年后韦诞去世了,钟繇安排人盗墓得到了这本笔法秘笈,从此如醉如痴地研习,最终成为书史上的一座高峰,而邬肜将“二王”两本法帖毫不吝惜地送给了两个学生。
话说王叵听说怀素就要离开长安,便领来朋友,淮南节度使礼部尚书杜佑的侄子,求怀素书写杜佑侄子撰写的悼念东陵圣母的文章。
东陵圣母,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广陵府海陵县人,嫁于杜氏,拜上清教真人刘纲为师学道。能够易形变化,时隐时现。她的丈夫杜氏不信道,常常因此生气。东陵圣母治病救人,常常外出给人看病,丈夫愈加气愤,把她告到官府,理由是她“是邪恶伪诈的妖人,不理家务”。官府就把她抓起来投进监狱。不久,东陵圣母从监狱的天窗中飞出去,众人都望见她越来越高,直入云端,只留下所穿的一双鞋在窗下。于是信众盖庙宇祭祀她,老百姓只要向她祷告就能立刻见效。人们还经常看到有一只青色的鸟在祭祀的地方飞来飞去,有人丢失了东西,向它乞问,青鸟就飞去落在偷东西那个人的头上,因此,此地路不拾遗。东汉末年,战乱频仍,异象四起,人心惶然。乱世中的百姓,为祈祷神灵庇佑,就自发筹资,在淮南城内圣母升天的地方建起了东陵圣母祠,这是江淮一带最大的道教圣地。东陵圣母也一直被老百姓奉为救灾祛邪的神灵。圣母庄严美丽的塑像前,日日香火不断。圣母贤名遍及江淮之间,人们或乘车或步行,皆倾心前来供奉。千百年来,凡遇到水旱灾害、疾病流行,人们都向她祈求,且都能得到圣母善意的回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陵圣母祠风吹雨打,破败不堪。淮南节度使杜佑顺应民意,筹资对其进行了修缮。他的侄子为了纪念这一德政,撰文纪念。
成文之后,杜佑的侄子想树碑纪念,他和王叵是朋友,请王叵找个书法家书碑,王叵知道怀素还在长安,就找了过来。
怀素展开碑文,默读道:
圣母心俞至言,世疾冰释,遂奉上清之教,旋登列圣之位。仙阶崇者灵感远,丰功迈者神应速。乃有真人刘君,拥节乘麟,降于庭内。刘君名纲,贵真也。以圣母道应宝箓,才合上仙,授之秘符,饵以珍药,遂神仪爽变,肤骼纤妍,脱异俗流,鄙远尘爱。杜氏初忿,责我妇礼,圣母翛然,不经听虑。久之生讼,至于幽圄,拘同羑里,倏忽霓裳,仙驾降空,卿云临户,顾召二女,蹑虚同升。旭日初照,耸身直上,旌幢彩焕,辉耀莫伦,异乐殊香,没空方息,康帝以为中兴之瑞,诏于其所置仙宫观,庆殊祥也。因号曰:“东陵圣母”。家于广陵,仙于东土,日东陵焉。二女俱升,曰圣母焉。邃宇既崇,真仪丽设。远近归赴,倾吊江淮,水旱札瘥,无不祷请,神贶昭答,人用大康。奸盗之徒,或未引咎,则有青禽,翔其庐上,灵徵既降,罪必斯获。闾井之间,无隐匿焉。自晋暨随,年将三百,都鄙精奉,车徒奔属。及炀帝东迁,运终多忌,苛禁道侣,玄元九圣,丕承慕扬至道,真宫秘府,罔不择建。况灵踪可讯,道化在人。虽芜翳荒颓,而奠祷云集,栋宇未复,耆艾衔悲。谁其兴之?粤因硕德。从叔父淮南节度观察使礼部尚书、监军使太原郭公,道冠方隅,勋崇南服淮沂,既蒸识氓作而不朽,存乎颂声。
贞元九年岁在癸酉五月。
怀素看过碑文,一口应了下来,自此,就有了十分珍贵的《圣母帖》。
《圣母帖》,又称《东陵圣母帖》书于唐贞元九年(793年)。不知何故,碑文书写好后并未立即付之石刻,直到宋元祐三年(1088年)才予刊石树碑。此版本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为宋拓陕刻本。
从《圣母帖》可以看出,怀素至死都在钻研学习,求新求变,其中“二王”的传承渊源明显。他汲取了王献之之神采,张旭之肥笔,又融以篆籀,圆浑古茂,多带章草意韵。其点画简约凝炼,较少牵丝连绵,是怀素晚年通会之作。怀素的《自叙帖》,多用旋锋,高速狂奔,行笔就在一瞬之间,线条如在虚空中翻滚,转折萦带,急转取势,纵横回旋,雷惊电绕而自立笔法。《自叙帖》率性得真趣,通篇犹如奔腾而下的长河,一泻千里,直率、激越;而《圣母帖》以心立法度,绚烂之极,复归平淡,沉着顿挫,尽脱躁气。笔法圆融,应规入矩,点画简约凝炼,较少牵丝连绵。通篇犹如一瓣心香,充满着肃穆与尊崇。
清人梁巘在《承晋斋积闻录》中曾谓:“怀素《圣母帖》圆浑古茂,多带章草,是其晚年笔,较《自叙》更佳,盖《自叙》犹极力纵横,而此则浑古自然矣。怀素《圣母》乃其诸帖中之最佳者。”《圣母帖》线条的遒劲圆转,温润古健,可以看出怀素与“二王”的传承渊源。王世贞《艺苑卮言》评曰:“藏真书虽从二张草圣中来,而结法极谨密……晚年书圆熟丰美,又自具一种姿态,大要从山阴派中来……素师诸帖皆遒瘦而露骨。《圣母帖》独匀稳清熟,妙不可言。”
这正反映了怀素书法,随着学习在不断地进步,其风格多变,并非千篇一律。既是他云游四海人生轨迹的真实反映,又是他转益多师书风变化的屐痕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