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与国画是在相同的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产生的艺术,其文化源头与哲学理念都是一样的。书画同源,它们使用完全相同的笔墨工具材料,讲究“骨法用笔”的笔法,讲究“经营位置”的章法布局,在学习方法上都需要描摹与临写等。
(国画:范秀玲)
书法和国画都是在一张空白的宣纸上用笔墨进行空间分割与空间充实的艺术。是由虚而实,由无到有,虚实相生,计白当黑。既注重落墨的实处,也注重空白之处的安排。对书法艺术来讲,每个字笔画的实处是通过字内的空间和字外的空间来衬托的,它们具有同等的审美价值。道家讲“惟道集虚”,佛家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这种有无相生,色空不二,实际上就是书画艺术所追求的象外之象、味外之味、言外之意的意境。书画中的实境,也就是有笔墨处,为欣赏塑造了可以看得见的艺术形象;而无笔墨处的虚境,则需要欣赏者通过展开自己主观想象的翅膀,去体会更为深远的意境和韵味。正如《易经》所云:“一阴一阳之谓道”,书法国画艺术的黑白相生,虚实相映的关系,正是中国传统易学文化的生动体现。阴阳相互依存,相互生发,使书画艺术的艺术境界更加凸显,并得到扩展和深化。从而使作品获得完整、深广、多变、和谐、含蓄的意境美。
(书法:谭延祯)
书法与国画是反映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照的艺术。唐代画家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理论,主张通过对大自然的师法,激发主体的创作情绪,再通过点线虚实的主体创构,营造出独特的艺术审美境界。对于国画来说,应当算是“半抽象”的艺术;对书法而言,则是属于抽象的类似音乐的表现艺术。国画仍然需要有对物象进行的模拟,即使是大写意也是在物象造型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夸张变形。某些极力追求抽象画面的画家,虽然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笔墨技巧上,然而实际上还是没有彻底摒弃客观物象,而是以其作为一个支架,从而搭建起点线面所构成的艺术形象,以表达某种特别的审美体验和思想情感。而书法的抽象性决定了书法是以线条的律动变化来表现主体自身的心绪意趣为重点。其表现媒介是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丰富技法的把握以及气势、神韵、意境等精神层次的追求。笔墨达情,心手合一。在创作上讲究气韵生动,笔墨传神,讲究骨法用笔,强调意境的表现是书法与国画的共同特点。
(国画:范秀玲)
以书入画,追求笔墨韵味以及画外远趣是国画不同于其它绘画的重要特点。元代大画家大书法家赵孟頫首倡书法与绘画的融合。他在《秀林疏石图》画作上题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在他之后,明代的徐渭画花卉、虫鱼、瓜果等多是以狂舞的书法笔墨技法来实现,徐渭坎坷痛苦的人生经历和他的旷世才艺,形成了其豪放阔达、雄奇恣肆、狂怪孤傲的画风,他以草书入画,因此才有:“迨草书盛行乃有写意画”的说法。清朝末年的吴昌硕,同样追求以书法入画,在绘画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别开蹊径,其画作,不管是梅、兰、竹、菊四君子,还是牡丹、紫藤、寿桃、荷花等,都渗透着其书法的深厚功力。
(文/谭延祯)
(书法:谭延祯)
谭延祯 教授,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建筑大学中国书法与易学文化研究所所长。
壹点号 谭延祯书法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