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赏析网

篆刻艺术:大师揭秘石头上的印章秘密

08-01

篆刻艺术:大师揭秘石头上的印章秘密

本文转自中国文物网 ,感谢老师的辛苦付出,感谢您的分享,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古代保存下来的印章

中国的纂刻艺术被誉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是以书法字体结合的一种艺术,它于方寸之中、红白之间创造各种美的结构和形式,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展示出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的纂刻艺术是由作为权利和凭证的古玺印发展而来的,有其特有的工艺特征。

近日,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高级书法纂刻家段京良,接受中国文物网的专访,向文物网的记者介绍了中国纂刻艺术的工艺特征。据段京良介绍,纂刻,即用纂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

康熙御笔印章

材料选择:

中国纂刻艺术是以石材为载体的,对石材的选择也是有严格的讲究。据段京良介绍,纂刻材料主要采用叶蜡石之类的,如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鸡血石等都是上等的材质,这也是古代文人墨客纂刻的首选。良好的材质确保了印面内容的跌宕生姿,小小方寸之内充满了时间的古朴和空间的浑厚,历经时代的变迁仍能显示出温润的光泽、古雅的韵趣。

主要工具:

纂刻艺术的主要工具是刻刀、印床、印泥、毛笔、铅笔、宣纸等。

主要工艺流程:

段京良介绍,先要根据纂刻的内容来选择材料,待材料确定后,用粗砂纸大致打磨一遍,再用细砂纸把石材打磨光滑平整,为了使效果反差大一些,还要上红。做好这些前期准备后,就开始设计样稿,段京良说,样稿设计要考虑用什么书体,而且设计的越规整,刻画出的效果越好,设计样稿是很关键的一步,对印章的最终成型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样稿设计好后,就开始用刻刀进行细心的纂刻,期间要进行反复的修改、检查,直到印章以一种有情、有致的方式呈现出来。

技法特征:

据段京良介绍,篆法、章法和刀法是构成篆刻艺术的主要条件。明代朱简在《印章要论》中说:“印先字,字先章;章则具意,字则具笔。刀法者,所以传笔法者也。”所以篆刻一件艺术品,三者必须具备,而篆法、章法和刀法,相互有密切关系,形成一件艺术品的整体,这三者是作为一名纂刻人必备的技艺。

古老印章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中国印”

(一)纂法:

无论是古代传统的还是现代革新的印章,主要皆用纂书,故称为纂法。古代有大纂、小纂、缪纂、鸟虫书、九叠纂等,近代逐渐有隶书、草书、楷书入印的。段京良认为,纂刻印章,必须识别字体,要了解字体的源流、文字的结构规律,才能将文字正确地组合在印面上。段京良说,纂刻印章,必须有书法艺术的修养,如明清的著名纂刻家,大都是书法家,他们讲究以书入印,使纂刻融化书法,增添无穷的意境和趣味。

(二)章法:

段京良讲,章法,即印章文字的安排和布局。印章在很小的范围,以不多的文字,表现其艺术魅力,因此对文字的变化要求很高,其布局也要丰富多彩。印章的布局大致分为虚实疏密、阴阳互补等规律,虚实疏密可总结为疏可走马、密不通风、计白当黑等布局规则。章法技艺中除利用文字的安排外,还可利用笔画的粗细肥瘦、边框栏格的安排以及击边的方法使其有残缺趣味,来处理布局的变化。

(三)刀法:

历代纂刻大家无不重视刀法,因为凑刀于石面,下刀的方法不同产生刀痕的面貌也不相同,所以刀法可以增加篆刻艺术趣味。段京良现场向记者演示了刀法的运用,根据纂刻内容的不同,刀法有转折、有缓急,就如用笔一样,简直就是以刀代笔,故刻印刀又称为“铁笔”。据史料记载,古人将刀法分为:单刀、复刀、反刀、飞刀、涩刀、舞刀、切刀、留刀、埋刀、补刀等,所以刀法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变化,刀法的讲究,是印章逐渐演变到纂刻艺术的最大特点。

段京良认为,篆刻的作者要在很小的尺寸中表现中国的诗、书、画以及构成学等多种内容,并需要真实、准确地表达思想、情感、学养,还要追求布局和刀法的精微妙趣。篆刻作品是人文精神与大自然结合的产物,是天然石材、精制钮雕和篆刻技艺“三美合一”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国粹”之一。

兰亭序全文原文

鸡血石鉴别最简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