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树品种上来说,大红袍与其他众多名丛一样有着十分动人的传说。据说古代有一位举子进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昏倒在路边,奄奄一息,时值茶季,被天心寺采茶的僧人所救,并以一种陈茶入药为其治疗。举子得救后继续进京应考,并考取状元,而后回武夷山报答救命之恩。僧人告诉他救他命的是九龙窠的几颗茶树,状元就脱下红袍披盖茶树,跪拜谢恩。从此那几颗茶树就被称为“大红袍”,随着美好的故事名扬天下。
从文化角度来分析,大红袍的故事暗合了中国人治病救人的慈善精神、金榜题名的美好寓意和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寄托着满满的正能量,因此数百年来一直被津津乐道,同时也被披上了神秘的袍子。
由于文化宣传把大红袍推上了神坛,使得人们敬之畏之,不敢贸然靠近,更别说进行科研和推广,一度错过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直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大红袍才走出传说,走下神坛,再现真容。1962年和1964年,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福建省茶叶研究所两次从母树大红袍剪枝带回繁育,并取得成功;1985年,武夷山茶科所又将大红袍从福建省茶科所引种会武夷山,开始有意识地推广种植大红袍。
但是大红袍仍然只是一个武夷岩茶的名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树品种,而且民间对大红袍有许多疑问和误解,比如:奇丹是不是大红袍?北斗、雀舌和大红袍有什么关系?从地方的名丛变为茶叶品种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研究认证,必须具备选育品系遗传稳定性、生产栽培的经济性、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
为此,茶科所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对六株母树进行比对,得出三个重要结论:
目前无性繁殖的大红袍已得到大面积推广,2012年大红袍被正式审定为福建省级茶树品种。
所谓的无性繁殖技术,就是剪取茶树顶穗,直接扦插到别处,经过细心管理,培育成茶苗的技术。与有性繁殖(利用茶树种子繁殖)相比,无性繁殖具有繁殖速度快,母本性状保留完整的特点。事实证明,无性繁殖的大红袍茶树,基本性状与母本一致,性状也同样稳定。有些企业也把它命名为纯种大红袍。
大红袍母树虽然由不同的菜系组成,但是其并没有分开来采摘和制作,三个品种是一次性混在一起采制的,也就是说在采制过程中不自觉间已实现了不同品种的拼配,因此,母树大红袍的成品茶正是品种武夷菜茶拼配的结果。
喜欢的朋友,欢迎点赞评论+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