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处女秀就登顶奥斯卡,跟迈克尔·法斯宾德演过对手戏,与“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天才变态特型演员保罗·达诺、不需要任何定语你都懂得有多重要的布拉德·皮特,以及英国最受瞩目的青年才俊导演之一史蒂夫·麦奎因都有过合作。最近,她还加入了全好莱坞最伟大、最经久不衰、最具备商业价值的科幻系列《星球大战7》的大部队,年轻的露皮塔·尼昂奥前途无量。这一次《时尚芭莎》将为您揭秘,她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2014年第20届美国演员工会奖公布最佳女配角的时候,大家其实就能预测到奥斯卡小金人的归属了,但对于露皮塔·尼昂奥来说,2012年到2014年简直是一场反向蹦极,速度太快她都还没缓过劲来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两年前她还只是耶鲁大学戏剧学院的一名学生,两年后她就穿着一条仙气四溢的粉蓝色普拉达长裙在洛杉矶杜比剧院里发表获奖感言了。从优等生到优秀演员,露皮塔·尼昂奥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转身。
我为何能征服奥斯卡
《为奴十二载》不仅是一场意志决定胜利的标准美国梦,更是一场政治色彩浓烈的有色人种狂欢,美国仍然背负着历史的枷锁,渴望补偿——相对应地,非裔人群也渴望被补偿。而对比起上一年同为黑奴题材的《被解放的姜戈》,麦奎因所选择的表述方式显然更为温和,更容易得到学院的认可,他的肤色也是自带加分项。
所以你也可以说露皮塔是搭了第86届奥斯卡大赢家的顺风车,但你知道,绝不仅仅如此,毕竟同年竞争的女星实力不可谓不强大,要说演技,她就一定能碾压曾获奥斯卡影后的詹妮弗·劳伦斯或是在戏剧圈打拼了几十年的莎莉·霍金斯吗?那凭什么她就得了最佳女配呢?
其实这也是一场公关的胜利,抛开黑人女性在“政治正确”这个话题上的优势,以及学院推崇新面孔的客观需要,角色本身也加分不少。因为这部戏是没有女主角的,所有的光环都绕在男主角所罗门身上(切瓦特·埃加福特饰),片中最抢眼、最丰满又遭受最多苦难的女性角色就是露皮塔饰演的帕特茜了——这个角色多么像《辛德勒的名单》中纳粹军官残忍虐待却又无法割舍的犹太女仆啊!但她没有去竞争最佳女主,而是直奔最佳女配,在戏份上就占了优势,这个选择十分明智。
而远在获奖前,甚至在《为奴十二载》上映之前,有一段小插曲便足以向我们展示这位好莱坞菜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以及将触角伸向幕后参与产业运作的野心和远见——她买下了奇玛曼达·戈兹·阿迪切的小说《美国史迹》(Americanah)。现在她已经与布拉德·皮特的制片公司PlanB(《为奴十二载》制作方之一)联手规划影片的制作了。这也是一个黑人题材,是作家齐玛曼达用爱情故事在剖析美国移民的现状和挥之不去的种族阴影。如今32岁的露皮塔已经身兼制片人与演员双职了,她的成功在于懂得将自身特质转化为可利用的优势,在好莱坞开辟生存空间。
我为何能享受不自在
其实露皮塔从未想过奥斯卡会改变她的生活,她以为颁奖礼结束后,她就该回到自己的小公寓继续平凡的一生,哪晓得铺天盖地的商业活动找上了门,五个月内出席了66场活动,活生生被逼成没有生活的工作狂。她说自己那时完全是靠着“无知”在硬撑:“我毫无经验,根本不知道在名利场何谓常规。”——答案显然不是跑活动比记者还勤快。所以如果你问她还愿意再来一次么?她会告诉你打死都不要。“没人教你如何面对这一特定情况(奥斯卡获奖),不仅仅是你,还有整个世界会如何待之,会因为你获奖而如何对待你,这一切都是没有指南可循的……但目睹了艾玛·汤普森在名利场上的那种自在和自娱自乐的精神,叫我受益匪浅,她就是我想要成为的那种人,即便是被放在陌生环境中也能怡然自得。”
虽然成名后短时间内高强度的“价值压榨”让她受到了惊吓,但也逼着她迅速进入角色,这一点你从《本质》杂志举办的黑人女性晚宴上就能看出,2014年她还在紧张地盯着演讲稿读,2015年她已经可以脱稿自信且欢快地表达了。事实上,如果有机会在拍摄现场看到她,你会被这个女人的自得其乐彻底吸引,她在片场跟着音乐打节拍、自顾自跳起小舞,低垂眼帘,就仿佛没有人在看一样享受自己的“私人空间”。
但露皮塔并非一直如此自信且懂得享受生命:“曾经有段时间,我怯于舞蹈。我的姐姐可以跳得很狂热,并以此为娱乐,但我却耻于扭动躯体。当时内心特别挣扎,因为我也不希望太过自我,想要拥有享受音乐的能力。我也不知道当时哪根经搭错了,但我现在还挺感激的,正因有过那段纠结,我才懂得人能享受自己肢体的乐趣是一件多么难能可贵的事。你明白吗?只是为了你自己。”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她有别于绝大多数经历相同的女明星,一般这个时候,她们都在享受荣誉和光环,坐视剧本填门的盛况,出席晚宴沉浸于觥筹交错之中,充分利用挑选好角色的自由——这就是那位代言兰蔻长达14年的意大利大美女、马丁·斯科塞斯前妻伊莎贝拉·罗西里尼口中,兰蔻的合同带来“中彩票”一般的体验,但同为兰蔻代言人的露皮塔却在“享受新事物的冲击,享受不自在”,她将这些她所不了解的视作挑战,十分有趣的那种。
根据她曾经对舞蹈的反感,你完全能想象出她为何觉得:“演戏跟自在毫无关联,你永远都被暴露在外。”就像《鸟人》里爱德华·诺顿说的那样,演戏就是将自己的灵魂翻出来撕扯给观众看,这当中是绝无愉悦可言的。某种程度上来说,演员就是牺牲,由整个影视和戏剧产业献祭给观众。露皮塔足够敏锐,去感知这种撕扯,也足够真诚,去展现这颗灵魂。
我为何能找回自己
人一旦成名就会被贴上各种标签分类处理以方便顾客选用,越依赖人气的职业,这种身为商品的感觉就会越发深重,于露皮塔,最大的一支标签自然是“黑人女性”。谁能想到呢?这个初来乍到的新星一举打破了多项纪录,她是“奥斯卡最佳女配角”这个奖项有史以来第一位非裔女星、第一位肯尼亚或墨西哥女星,亦是第一位代言兰蔻的黑人女星。这个时候蜘蛛侠那句名言显得很合时宜:“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露皮塔的责任感大概是遗传的吧,她的父亲,彼得·安阳·尼昂奥曾任大学教授,后来却远赴非洲进入肯尼亚参议院,并当选为基苏木县的代表;她的母亲,多萝西·尼昂奥,是非洲癌症基金会的常务董事,并有自己的通信公司。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她所接触的公益事业和观念,比起同龄人已是不可同日而语。再加上她不到1岁就跟随家人从墨西哥搬到肯尼亚,在好莱坞打拼的这段时间难与家人相聚,也使之越来越渴望归属感。而非裔本来是全美利坚最团结最注重凝聚力的群体——黑人女性尤甚,这自然有其历史阴影,却也成就了黑人文化的一部分。
悲伤的是,这种文化包括:每个黑人女性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因为肤色自卑过。说到底这还是一个白种人统治的世界,那些皮肤白到需要用美黑喷雾的金发碧眼长腿女郎是他们灌输给世界的审美观,而那些正处在青春期的脆弱少女甚至会愿意为了迎合这种审美,而改变自己的肤色——那位写信给露皮塔·尼永奥的少女就是这么打算的,她觉得露皮塔的出现拯救了她,拯救了她的自我认知,删除了“她否认自身特质存在意义”的选项。
但露皮塔自己又何尝不是从这些自怨自艾中挣扎过来的呢?幸运的是,她有一位睿智的母亲,告诉她人无法依赖长相存活,唯有善待自己和他人才是最持久的美丽。而她也争气地抛下了自我怀疑,转而拥抱人生最重要的“快乐”。后来的故事如我们所见,2014年,就在她刚捧获小金人后不久,《人物》杂志赋予了她“全球最美”的头衔。
露皮塔不止一次地通过演讲来传达她对黑人女性现状的思虑和期望,渐渐地,她也成为致力于改变黑人女性在全球范围内劣势地位的中坚力量,如今,她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好莱坞明星制产出的鲜亮商品,更是一个公益的符号。由她来主演和参与制作聚焦种族话题的《美国史迹》也就顺理成章,且注定将受到更多关注。
联想到近来由于各种男权社会矛盾的暴露和计划,女性主义在国内势起,这张全球最美的面孔,或许还能给我们一些超越“黑人女星如何运营自己事业”的启示。
编辑/文冀
采访、文/Evangeline
编译/道臣
发布/VeggieL
各大应用市场搜索“时尚芭莎”app,随时随地高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