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玉有着一种深厚的情感,人们欣赏它,收藏他,不仅因为它材质的珍贵,更是看重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玉一般分为两大类,软玉和硬玉,而白玉就是软玉的一种。
自从宋代开始,宋代以前,人们只认玉,而其他的玉石是不认的,统称石头,所以从宋代开始逐渐形成了白玉的收藏阶层,在宋代有很多文人,士大夫阶层的人,因为突然发现古代的玉石应该把它保存起来,收藏起来,结果就大量的开始在市场上找古代的玉,但是他们那个时候没有挖掘意识,只是在商店里买,所以应运而生的很多仿制,复制古代的玉石作品就开始充斥了市场,所以在宋代形成的收藏阶层既收藏了古玉,也收藏了当时的现代玉。
大家为什么喜欢收藏玉呢?自古以来玉有五德之称,这个五德是仁,义,智,杰,勇,是将玉比人,将人比玉,几乎是在我们民族是个人玉不分的这种状况,所以比如说老人教导孩子,怎么做人呢?就是强激则汝,情深不受,做人的正确应该是温润如玉,这就是讲的人,所以自古有孔子定的玉石有十一德,后来大家把它归纳成五德,这就是玉的五德。
硬玉不见得它就硬,软玉不见得就软,只是名称的不同,为了区分它们,硬玉传统的概念当中指的就是翡翠,而软玉指的就是和田玉,如果从它们的硬度来给它搞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应该做一个金字塔来分析它,这个金字塔的最尖的部分,占很小的一个尖是钢玉,就是大家说的钻石,这个小尖下面出现了一个小的梯形,这个小的梯形是大家习惯叫做宝石,比如说蓝宝,红宝,猫眼石,月光石这应该是都属于宝石类。这个小梯形的下一边,就是一个比较大的,站在这个金字塔的主要位置的大梯形,它就叫玉石类,玉石类里边的核心就是玉石,实际就是指的软玉,就是指的和田玉,产在新疆河田的玉。
传统观念的玉就是五种,青,白,碧,墨,黄,文人形容它青如生蟹,黄如蒸栗,白如革纸,碧如翠雨,墨如漆黑,这是指的五种上品的玉,其他不青不白的叫做青白玉等等很多,玉在很长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当中,起着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据考古专家讲的已经发现了万年前的出土文物,那就是说玉文化史应该追溯到万年以前,它的历史是漫长的。
到了清代,大家有人开始喜欢上翡翠了,这时候就有了翡翠硬玉和原来的玉叫软玉,软硬玉之分,我想要区别这两种玉,第一个应该是多接触他们,因为玉石文化是门经验科学,没有常跟它打交道,不常接触它,很难从感觉上有感知的,
在玉上绝对没有翠性,是发现不了翠性的,引用一些行里的感觉来讲,从名词上使用也是不一样的,玉的矿叫做坑,是从坑里挖的,玉的矿叫做坑,而翡翠的矿习惯叫做厂,比如说缅甸有爬竿厂,后江厂,这都是老的产翡翠的厂,实际就是矿,而玉它是什么坑,什么坑,比如说砌末坑,都是在那儿产的玉,玉的温润这是主要的,它的油性决定了玉味的浓不浓,而翡翠是讲的一个水头,水头长,水头短,如果用手电这么一照,这边可以看见手电筒的亮了,穿透了,证明可以讲它的水头比较长,这是好的,如果这么一照不但穿不过来,而且手电筒的四周都没有亮,这就是水头很短的翡翠,这不是什么好的品种。
玉讲的是润,温润是一种感觉,谈玉不能只谈玉,实际玉的五德指的人,做人的五德,本身玉就具备这种五德,玉的最大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在它的内涵里边,在它和人已经分不清楚的里面,比如说玉可以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可以美化自身,可以规范人的行为,言谈话语,规范人的道德行为,所以有时候古人讲君子不可无玉,另一句话是君子无故不去玉,也就是说除了办丧事,参加丧事,遇到丧事了才把玉摘下来不佩戴,那平时都应该佩戴,实际是证明自己的品德像玉一样,向人展示,所以在周朝的时期,周文王,周武王的时期,几乎形成了左边跨多少块玉,右边跨多少块玉,走起路来,如果对方闭眼睛一听对方走过来了,玉和玉的碰撞声音,就知道这是君子,就知道君子,那也就是说让玉行出现这种有节奏的,很美的音响,那必然人的行为已经规范到了该怎么走,该怎么动,几乎就像舞蹈一样,才能出现这种声音,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宋代,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