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赏析网

清乾隆红丝石砚:青州红丝石之冠的考证

06-14

清乾隆红丝石砚:青州红丝石之冠的考证

摘要:

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时仍然在世的李肇著《唐国史补》:“内邱瓷瓯,端州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如此说明,始于唐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的端砚至约200年后的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时尚且没有得到特别珍视而仍然被“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然而,当时总会有被推崇之“为第一”者,如然之何也?

本文,谨以《考证“青州红丝石第一”之说-清乾隆云月纹红丝石砚》剖析“清乾隆云月纹红丝石砚的特征”,利于学习、研究和鉴赏。

作者: 张涛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清乾隆云月纹红丝石砚

最大:直径13.05cm厚2.25m


序言


提及砚台,常常多以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为佳,尤其是端砚、似乎人人皆知。清宫旧藏,也是以端砚为多、为重,清乾隆《西清砚谱》亦有大肆渲染。

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时仍然在世的李肇著《唐国史补》:“内邱瓷瓯,端州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如此说明,始于唐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的端砚至约200年后的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时尚且没有得到特别珍视而仍然被“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然而,当时总会有被推崇之“为第一”者,如然之何也?

本文,谨以《考证“青州红丝石第一”之说-清乾隆云月纹红丝石砚》剖析“清乾隆云月纹红丝石砚的特征”,利于学习、研究和鉴赏。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清乾隆云月纹红丝石砚在不同光线下的侧视观感


第一章 著名有乾隆御题诗的“红丝石鹦鹉砚”


历经唐宋、直至清代乾隆,多有文献赞美青州红丝石砚。同时,亦有持否定观点者。想来,既是矿物自然会有优良可差、三六九等、不一而足,如同凡事瞎子摸象的效应必然存在。然而,赞美也好、否定也罢,其皆为少见、乃至于不见有可以明确为明代以前的遗存实物,致使难以形成直观认识、留有缺憾。

著名有乾隆御题诗的“红丝石鹦鹉砚”,应该是在已知可考之中几乎为最可靠的唯一标本、亦即是相关最为典型的一例,谨此引荐分享。

如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代)“红丝石鹦鹉砚”


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代)红丝石鹦鹉砚,文物图档编号:K1F000160N000000000PAB。

朝代:明。

类别:文具。

功能:文具文玩。

质材:矿物;玉石珠宝;红丝石。


说明文:《西清砚谱》云为“旧坑红丝石”,砚作椭圆形,雕成鹦鹉形状,砚左上方刻作鹦鹉首,作欲饮水状,砚、左右两侧,作双翼环 抱砚周缘,砚色黄而淡,间有红丝斑纹,砚面平整,墨池作半月形,砚背、微四(方)呈长方形,中镌(juān雕刻)清高宗(乾隆)御题诗乙(一)首,楷书:

“鸿渐不羡用为仪,石亦能言制亦奇,疑是祢(mí姓)衡(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公元173-198年、《鹦鹉赋》的作者)成赋后,镂肝吐出一丝丝。”

(又)款题:

“乾隆御题”。

(并)钤印二:

“会心不远”、“德充符”。

此题诗亦著录于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八,御制诗四集,卷五十六,页十四,时为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


本文认为:

1、“旧坑红丝石”,“砚色黄而淡,间有红丝斑纹”、“镂肝吐出一丝丝”,应该是一个重要的特征。

2、“旧坑红丝石”“旧坑”,“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3、“旧坑红丝石”之“红丝石”,“肝”质、“肝”色、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本质所在。

附注:

1、上世纪70年代以来恢复开采的当代新坑砚石,纹理清晰、排列有序、色彩鲜明,犹如木纹、没有丝毫古韵遗风的质感。也就是,亮丽有余而内涵不足。

2、所见此著名有乾隆御题诗的“红丝石鹦鹉砚”,未必有如诗所言“石亦能言制亦奇”之美妙,只是如同在其它品类的常规砚石之中又增加了几缕自然红丝致使有了些许活泼、生动、吉祥的感觉而已。

3、故而,历史文献多有体现“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或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清乾隆云月纹红丝石砚在不同光线下的观感一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清乾隆云月纹红丝石砚在不同光线下的观感二


第二章 “青州红丝石第一”的历史资料


相关历史文献林林总总,凡是赞美者都会写道“青州红丝石第一”、云云。人云亦云、以讹传讹、以至于走调,从而失去了初始的本真、难以作为依据。此处,暂且不作详论。


本文认为:


1、

西晋张华(公元232-300年)《博物志》:“天下名砚四十有余,青州红丝石第一。”之说有误,应该是出于宋本而被张冠李戴于西晋的结果。

亦即,西晋尚无相关记载。


2、

成书于五代后晋开运二年(公元945年)刘煦监修《旧唐书》:“柳公权常宝惜墨砚图画,自扃鐍(jiōngjué珍藏)之,常评砚,以青州石末为第一,言墨易冷,绛州黑砚次之。”

其中,“以青州石末为第一”“青州石末”应该是澄泥砚的属性而不是红丝石质青州红丝砚

至北宋苏易简著《文房四谱》时仍然为:“柳公权常论砚,言青州石末为第一、绛州者次之,殊不言端溪石砚!”

而至南宋李之彦订、王祺重校《砚谱》时已经被篡改为:“苏公易簡云,柳公权論硯,青州石为第一,絳州者次之,殊不言端石。”

亦即,唐代柳公权(公元778-865年)没有说“青州红丝石第一”

也就是,《砚谱》错将原本不同的“石末”“石”混淆书写、合二为一了,致使读者误解。所以,也就根本不存在有文所曰“青州红丝砚在唐宋时期被称为名砚之首,典籍多有记载。”“唐”说。

曾在《考证文房“笔舔”的起源与发展-唐代象形马、虎首端石“笔舔”》一文之中,就端砚在唐代除以“天下无贵贱通用之”之外、又陈述道:“当然,贡品应该还是特殊的,不然不会有:唐武则天圣历三年(公元700年),武则天以刻有‘明合璧,五星联珠’图纹的端砚赐给名臣狄仁杰。狄仁杰受赏后、得知采端砚石工的艰辛劳动,便上奏请武后下旨减去贡品数目。”

极品的端石、端砚确实很美很美,紫红、均匀、细腻、柔润、含蓄、凝重,尤其是有鬼斧神工、天工巧成、特殊的“画龙点睛”之美妙存在,美不胜收。

此处仅举一例,示意如下: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唐代象形马、虎首端石“笔舔”长12.25cm宽8.40cm厚2.70cm


对比附图: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清乾隆云月纹红丝石砚在不同视角和不同光线下的观感


3、

北宋(公元960-1127年)、获赠礼部尚书、苏易简(公元958-997年)《文房四谱》:“谱中载四十余品,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斧柯山第二,龙尾石第三,余皆在中下。”这是相关历史文献之中最早出现“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的论断,可以为据。余者,时间都晚、皆效仿之。

北宋、官员、唐询、字彦猷(公元1005-1064年)《砚录》:“红丝石,红黄相参不甚深,理黄者、丝红,理红者、丝黄,其纹匀彻”。

北宋、官员、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蔡襄:“唐彦猷以红丝石为天下第一石,有脂脉助墨光。”

关于历史文献之中的否定观点,以及发墨的实用性、石纹的象形性、等等其它事项不再详述。


另:

青州红丝石,始于而非西晋,应该是人们的审美意识趋向正好巧合与刚刚诞生于唐代效仿犀皮漆器之美妙而运用到瓷器制作所形成的“瓷中君子”绞胎瓷器艺术有关,或在追求效仿、或是互为因果。

绞胎瓷,是瓷器中的一道奇观。瓷胎中带有花纹,釉色透明,花色斑驳,自然天成,表里如一。

可考,已知最早的绞胎瓷遗物出于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懿德太子墓出土的绞胎骑马俑、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杨谏臣墓出土的绞胎钵。此时,正与“唐武则天圣历三年(公元700年),武则天以刻有‘明合璧,五星联珠’图纹的端砚赐给名臣狄仁杰。”的时间相近。说明“青州红丝石”的兴起直至“为第一”的时间不会早于唐武则天时期的公元700年。

比较而言,举例如下: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唐代绞胎瓷褐黄色小香炉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唐代绞胎瓷褐黄色小香炉在不同光线下的观感


第三章 清乾隆云月纹红丝石砚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清乾隆云月纹红丝石砚

最大:直径13.05cm厚2.25m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清乾隆云月纹红丝石砚,在清乾隆再兴石砚、尤其是大加赞赏“青州红丝石砚”的时代,文献言之灼灼、情之切切,实物存世可观者却而寥寥不见。此,鲜为人见、稀世奇珍。特征:


一、尺寸


最大:直径13.05厘米、厚2.25厘米。


二、红丝石


说明:因又墨迹不知何时曾被硬性擦拭之后仍然没有干净,并且留有黑色丝纹、在视觉之中容易与历史雕刻痕迹混淆。


石质、石色:

泥质岩,又称粘土质岩。主体为“肝”色,又如“红丝石,红黄相参不甚深,理黄者、丝红,理红者、丝黄,其纹匀彻。”“理黄者、丝红…”。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清乾隆云月纹红丝石砚局部特写照一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清乾隆云月纹红丝石砚局部特写照二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清乾隆云月纹红丝石砚局部特写照三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清乾隆云月纹红丝石砚局部特写照四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清乾隆云月纹红丝石砚局部特写照五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清乾隆云月纹红丝石砚局部特写照六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清乾隆云月纹红丝石砚局部特写照七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清乾隆云月纹红丝石砚局部特写照八


以30倍放大镜下观察:

1、结构如同混凝土一般的质感。

2、其中,在细腻的红色物质之中夹杂有诸多或大或小不规则块状的黄、灰、等等颜色的杂质,从而致使红色受到排挤被迫于黄、灰、等等颜色之间形成丝状。

3、灰色块状之中,多有密集的细微沙眼针孔、以及经久历史产生氧化脱水致使局部“玉缩”微微下凹。


此,由多种繁杂物质构成、致使表面的光滑度、柔润度、细腻度均有不同,这也正是历史文献之中有持否定观点的根本所在。亦即,认为:以“青州红丝石”制作观赏雅器为佳、不易为砚发墨。当然,其中也一定会有最为适合发墨的“为第一”者、不然历来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赞美之文言,只是少之又少而已。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清乾隆云月纹红丝石砚局部特写照九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清乾隆云月纹红丝石砚局部特写照十


三、形制与工艺


1、圆饼形状,细察表面除以多有表现各种手工致使的痕迹之外、还有多处显现或制作或使用或清洗擦拭时遗留的极为陈旧的手指印纹,颇显神秘、而又苍古深邃。

2、背面平底,侧视表面暗隐有很多不同方向的“搓板纹”工痕。

3、直壁,却而稍显圆弧、上下边缘微微内收,侧视表面暗隐有多种手工制作迹象、以至于局部此起彼伏。

4、正面边沿一周出棱,棱脊顶端大多或圆润呈“∩”弧顶形、或平面呈梯形“︹”,其部分呈尖突的“∧”三角形状。出棱很浅、细察宽窄不一,与平面以微弱、较小的圆弧角衔接。

5、正面下部约占2/3为研磨砚堂,在其所谓“肝”色之中的基本居中处有直径约5cm的黄色圆斑,圆斑之中又有些许其它杂质、杂色和所谓“红丝”。

6、正面上部约占1/3为砚池,砚池、以及装饰为云月纹,圆月下凹、直径约3.15cm、少部分被装饰云纹侵占,云纹为浮雕工艺,“云头”“云尾”都有突出表现了“S”形特征、尤其是以“云头”为核心的双“S”形状,彰显了乾隆时期承袭与发展所创造的云纹艺术典型风范。


四、稀世奇珍


简而言之:

历史文献“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者,言多而物少见、乃至于不见。

此,“清乾隆云月纹红丝石砚”,在朴拙之中尽显精益求精,在“言多而物少见、乃至于不见之中”鲜为人见,真可谓是在清代乾隆时期“青州红丝石砚”作品之中难能可贵获得一见的又一典范。

故而,“清乾隆云月纹红丝石砚”,稀世奇珍。


五、重温观感: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清乾隆云月纹红丝石砚

最大:直径13.05cm厚2.25m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清乾隆云月纹红丝石砚在不同光线下的侧视观感


此物,来自山东省青州市地区民间。其,应该是清代乾隆时期的遗物,可为研究此领域文化发展史-特别是“青州红丝石砚”、“圆饼形状”、“肝”色、“理黄者、丝红”、“云月纹”、“S”、双“S”、“朴拙之中尽显精益求精”、等等的特殊意义-提供一个鲜为人见、稀世奇珍的资料。


至此,谢过有可能引用了前辈的著作知识而又无法知其姓名的人们!

同时,谢谢大家给予的各种支持、帮助和鼓励!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 创始人 张涛

2024年05月30日完稿

2024年06月14日修订

古董鉴定免费估价

博美犬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