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鉴定文物的仪器,也没有人给古董做鉴定证书。古人收藏文物及交易,靠自己对文物的认知、良心和比对。如今,大概由于仿造过盛或欠缺诚信,人们在收藏文物时,总想有个书面质量保证。有的寄希望仪器的“检测报告”,有的听信“专家”的“判词”或以其名开出的“鉴定证书”。殊不知,至今尚没有一款能验出人在不同条件、情绪下作品的机器,也没有包罗万象的“文物专家”。何况,“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早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未经国家文物局许可,不得以本会委员身份执行文物鉴定任务;不得以本会委员名义开具鉴定证书。
我们先说一个案例:2015年10月,王某通过中间人认识了“赤脚医生”贾某,寒暄过后,得知贾某急于出售自己收藏的古董,便谎称自己在替台湾收购古董的丁老板四处看货。在此后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王某经常以看货为由去贾某家,用相机对贾某的古董拍照,一起分析古董行情,还给贾某介绍病人看病。在取得贾某的信任后,王某告诉贾某,丁老板对其收藏的古董很感兴趣,但必须要先取得中国古董鉴定证书才同意购买。贾某正为办证犯愁之际,王某告知贾某,办理这个证书手续复杂,费用八万八千元,但自己可以帮忙办理。贾某听后信以为真,如实告诉王某自己只有七万元,王某便表示自己可以垫付,待古董卖出后再把先行垫付的一万八千元给自己,贾某千恩万谢地拿出七万元存款。
而接下来的几个月,贾某迟迟不见办证成功和古董售出的消息,不断催促王某。实际上,王某早已将七万元“办证费”挥霍一空,他害怕自己骗局曝光,就去做了一本假证交给了贾某。贾某见证书材质明显不对,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遂报警。
这就是利用藏家急于出手的心理埋坑骗高额鉴定费的!
对一张古字画,你可以物理、化学的方法分析纸张、颜料和墨色的年代,却无法测出作者不同时期的风格变化。收藏爱好者选购文物,应首先研究其时代特征与来龙去脉,应该到文物单位找同类文物去比对,这一点比较重要。所谓利益驱使下商定、认定来的“鉴定”证书,充其量可作为参考,而不应以此作为决定收藏与否的依据。
福州一名瓷器玩家王先生说,他六年前介入收藏瓷器,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家里摆放了各式瓷器,随着他交往的朋友越来越多,自己的鉴赏水平也不断提高,三年前他发现多数瓷器是假货,随后他和家人开了两家店抛售瓷器,最终用了三年时间才卖完,整体没赚到钱。
据介绍,真正的古玩藏家,肯定花钱买卖过古玩,有“实战经验”。研究机构的人接触到古物的机会比常人多一些,但是多数人没有花很多钱买卖过古玩,因此对古玩真假缺乏切肤之痛。任何人介入收藏都有一个交“学费”的过程,时间长短取决于是否跟对人,以及悟性的高低。
求证论证鉴证证证多余,掌眼走眼红眼眼眼是利
过去,一些专门从事文物买卖的店铺,通常有识多见广的人作“掌眼”,专门把握物品的真伪,并根据物品的属性、成色、完整度等因素判定其价值。“掌眼”靠的是眼力,凭的是良心。如今,受利益的诱惑,道德、良心往往“走眼”。一些并不具有文物经营资质的公司为追求利润,像红眼的野狼,无时不在盯着“猎物”的钱袋。他们设下圈套,假借、或不惜盗用文物部门工作人员的名义,经营文物鉴定业务。这些公司或机构号称无所不能,从红山文化到文革邮票,从青铜器到象牙,都能为你把脉。只要你给钱,就给你出证书。同时会利诱你参加境外拍卖。至于你拥有他们“鉴定证书”的“文物”是否能卖出去,并不是他们关注的,他们所要的只是谎称拍卖必须的“图录费”、保管费、服务费及鉴定费。当你按这些人的要求交够了他们设计的所有费用,其结果一定是漫长等待后的“流拍”。
收藏有文物的人,即使在地摊上以低价买来的“古董”,也希望“专家”给个肯定。幻想一夜暴富。类似心理,成就了一大批“帮助”你发财的“鉴定机构”。上网查看,“国”字头的有,“省”字头的有,“市”字头更是比比皆是。其中,贴着众多“专家”照片的有,帮你出具鉴定证书和代你境外拍卖的还有。其实,真正的文物本用不着鉴定证书验明正身。其本身承载的所有文化元素,就是最好的证明。
真正的古玩藏家 都很低调
与多数收藏领域类似,真正的古玩藏家都很低调,他们一般不轻易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藏品。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主席,也是大藏家,他和夫人都是收藏迷,尤其在古陶瓷领域颇有研究,但很多人,包括摄影家协会的会员,并不知道他们热衷收藏。
林某说,玩古玩的人,都只在小圈子内交流,在同一个圈子内,他们乐意相互分享。当然普通藏家未必有这样的机会,好东西往往只展示给好朋友,或者与自己水平相当及比自己水平高的人。
专家藏家行家家家不同,真品仿品赝品品品有别
专家一词,通常指在学术、技艺等方面有专门技能或专业知识的人,是指特别精通某一学科或某项技艺、且有较高造诣的专业人士。然而,所有文物,不仅涉及社会、考古、材料、物理、和化学,还涉及天文、地理、人文、艺术和史学。如此跨度之学科,如此广博之学问,非一个专家所能及的。目前,对于出土文物,主要是依靠考古学的地层学和类型学进行断代。对史前时期或者年代比较久远的文物,还可以运用碳14、热释光、古地磁等现代科学手段测定年代。所有这些都属于现代科学鉴定年代的方法。如此,亦仅限年代的认定。倘若是后朝仿前朝,或是同朝仿品,此方法就不灵了,还必须结合其他学科探其究竟。
文物界的藏家和行家,具有掌握大量文物和实践经验的共性。有所不同的是,藏家不涉及大量文物交易,而行家则以文物买卖为职业。藏家大都是知识、艺术或专业型人才,通常善于学习,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并通过自有藏品的研究,掌握相当广泛的文物知识。正所谓:专家不如藏家,藏家不如行家。专家可以“走眼”,人们不会苛求一个人面面俱到或万无一失。藏家即使常“走眼”,也不影响其职业或声誉。而行家,作为专门从事文物交易的人或机构,就成为最后一道不能出错的门槛。
正所谓,世上没有两件相同的文物。了解一件文物,不仅要看同期同类品特征,还必须了解当时的社会人文。
大话假话套话话中有话,求知认知真知知知受益
鉴定文物的方法有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传统鉴定方法主要是对同类文物进行比较辨识和综合考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比对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目前,仍为鉴别文物的主要手段。其方法看似简单,实为不易。其先决条件是拥有不同时期的文物代表作。目前,社会上一些没有文物资质的组织,仅凭所谓经验或不知真假的头衔,就对成千上万种文物一一定性。
除了传统的比对法,用现代技术为文物鉴定的也随之兴起。遗憾的是,“碳14断代技术”对多不含碳的陶瓷、书画、玉器、青铜器不起作用。“元素测定法”适合陶瓷、青铜器、玉器、书画。不足之处是,所测试的样品十分有限。其数据库中储存的数据只可以作为判定赝品的证据,还不足以单独作为判定某件文物是真品的证据。“老化测定法”用于鉴定古陶瓷简单易行,不伤被测物体。不足之处是只适用于有釉的陶瓷,对其他收藏品无能为力。
笔者认为,在尝试技术检测法的同时,更应重视传统比对法。科学技术检测同样是比对,参照的数据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考古学和传统鉴定方法。文物有千万种,有些可以用科学检测方法进行,有些则很难用科学检测方法进行。有些需要科学与传统结合进行,有些文物甚至可能永远也找不到科学检测的方法。
网友在朋友圈中说,古玩交易、真伪鉴定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国家设立的专职研究机构,比如博物馆、研究所、考古队等,至今不过百十来年的历史。网友称,这些研究机构的多数专家不懂鉴定真伪。福州资深古玩藏家林某,从小就喜欢古玩,长大后从事雕刻和收藏古玩字画。林某说:“古玩圈的人不会去找研究机构。”林某表示,在古玩领域,圈内人并不认可鉴定证书,只相信眼光,在他看来,配备鉴定证书的古玩,九成是把假的说成真的。但是,不懂行的普通消费者反而信任证书,他们往往是研究机构那些所谓专家的粉丝。
真伪与价值,是每个收藏爱好者最为关心的事。因此,从无知到求知,从求知到认知,本身就是培养真知灼见的过程,乐趣也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