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赏析网

非遗的魅力:菊花石,2.7亿年的大自然杰作与近300年的精细雕刻

08-20

非遗的魅力:菊花石,2.7亿年的大自然杰作与近300年的精细雕刻

编者按:湖南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民族文化、独特的自然资源留下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遗,“功在千秋,利在当代”,意义非凡。即日起,省级非遗品牌张新发组织“非遗传承 有味发现”活动,走进湖南多姿多彩的非遗项目,深入了解非遗的过去、现在,关注非遗文化的未来,助力这些文化都活起来。

红网时刻记者 唐频辉 长沙报道

菊花石雕受到世界瞩目,是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菊花石雕大师戴清升和他人创作的《菊花瓶》和《竹、菊、梅、兰横屏》惊艳亮相,荣获“稀世珍品金奖”。

近日,张新发“非遗传承 有味发现”栏目组与菊花石雕刻技艺传承人刘勇对话,走进菊花石的奇妙世界。

近300年来精雕细刻 一度惊艳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浏阳永和镇永福村和古港镇古城村,相隔约7公里,大溪河蜿蜒而过。在这两地都挖掘出了天然带花的石块,这就是浏阳菊花石。沧海桑田,2.7亿年的自然造化,成就了千姿百态、常开不败的菊花石。

近300年来的精雕细刻,凝聚了数代人不断付出的智慧和汗水,使菊花石雕刻工艺日趋精湛,一度惊艳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目前浏阳已发现的几处菊花石原料中,从大溪河底开采的“河料”质地细腻、花型小巧;柳家湾山中开采的“山料”相较“河料”略粗糙,花型如饭碗大小。

菊花石雕刻技艺传承人刘勇介绍,手工采石选料就是雕刻菊花石的第一步。菊花石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开采一块就少一块,所以行家老手就能从原石中看出花纹大小、位置,这样方便下一步创作。

精湛工艺打磨菊花石砚台 小件作品拓宽菊花石市场

这种产自河底与山间的石头,经过雕琢后,才有了属于它的艺术气息与商业价值。一方工作平台,一块石头,一把小锤子和锉子,那一双双握着锉刀的手,浓缩了浏阳菊花石雕匠人对大自然的敬意。

菊花石雕刻技艺传承人刘勇现场制作了一方砚台。他在仓库内翻来找去,为的是找一块合适的材料。

刘勇回忆1994年,吊磨机引进,大大解放了匠人双手的工作压力,2003年,新引进的电子笔带来了更精细的雕刻体验,2005年,开始推广借鉴玉器的抛光工艺,菊花石雕成品光泽度上了一个台阶。不过相比这些机械工具,刘勇更相信自己的双手和眼力。

刘勇几锤子下去,不一会儿一朵菊花就显露出来。根据菊花和这一块石头的大小,刘勇开始用笔将砚台的形态定下来。

大型定好之后就是精雕了。按照刘勇的构思,接下来他会用三天的时间一点点将菊花形态用镂空雕的方法凸显出来。在浮雕、半浮雕基础上发展了高镂空雕、圆雕、双面雕、线刻等技法,让菊花石从平面走向立体。

最终经过粗打磨,细打磨,一方砚台终于出炉。刘勇介绍传统菊花石雕动辄几十斤很大件,价格也要上万元,这样的消费群体和场合就变得十分有限。类似砚台,印章,饰品等小件商品能拓宽菊花石的销售渠道。

从小山村走向世界大舞台,从一门谋生手艺蜕变成一种文化产业,浏阳菊花石产业之路走得并不轻松。刘勇回忆学艺之初镇上家家户户错落的叮咚打石声已不再,现在留下来的菊花石雕刻匠人也不多了。

热爱,是最美好的礼物。他希望这份最简单最直接的热爱,成为菊花石雕技艺一路向前的动力。而百年张新发槟榔制作技艺非遗也一样,正是传承人张刚强的热爱与坚持,通过保护和创新,非遗技艺才得以代代相传,让越来越多的民众可以继续欣赏非遗产品,感受非遗的魅力,并继续传承下去。

仓鼠吧金哥

平安扣最好的属于啥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