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赏析网

禅茶一味:探寻青州老家的茶香之旅

02-18

禅茶一味:探寻青州老家的茶香之旅

我老家青州市民俗好茶,饮茶者众,普及率高,作为一个不产茶的北方县级城市,真不多见。

我觉得,青州人爱喝茶,是有历史原因的。

注:青州范公亭公园里的三贤祠

比如曾经知青州的欧阳修与范仲淹都是品茶高手。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脍灸人口,在古代茶文化园地里占有一席之地;欧阳修在《次韵再作》一诗中写道:

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

一看都是老茶客。

欧阳修与范仲淹两位大佬,将其文名政声留在青州的同时,其喝茶的生活习惯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青州人。

但要说古代文化名人,在喝茶方面对青州影响最大的,我觉得非李清照莫属,易安居士曾有诗言: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一代才女,就是描写茶的诗句,也那么轻柔温婉,安静端庄。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生动地记叙了她与丈夫赵明诚举行茶令的事情: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如此有生活品味的才女,必是当时网红一样的存在,举着手机天天跟拍发视频者众矣,青州人焉能不爱茶?

青州人爱茶,我觉得也与回民有很大关系。

青州是山东东部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勤劳、智慧的回族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出了独具回族特色的饮食文化。比如最近比较火的隆盛糕点,就是是根据伊斯兰教的饮食习惯而制作的,其典型代表蜜三刀,吃着非常香,但高油、高脂、高糖,又比如在回民的带动下,青州人还爱吃牛羊肉,现在到青州的老东门,还有非常多卖生熟牛羊肉的,故此,喝茶解腻,也就成了类似蒙民和藏民喝边茶一样的存在。现在的青州回民家庭,仍与茶有不解之缘,他们往往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烧水泡茶,这种空腹喝茶的习惯,谓之“空心头茶”,这一点还是非常有特点的。

不但是回民家庭,就是诸如我们这种普通的农家,茶也是必备的待客之选。



青州人结婚,女方必备的嫁妆就是搪瓷的茶盘,瓷茶壶和茶碗。记得小时候,每当家里来客人的时候,我的第一要务就是赶紧的去洗漱茶具,然后把茶壶和茶杯放到茶盘上,端到八仙桌上,并学着大人的样子,投茶,泡茶,端茶,敬茶,熟练的把这一套程序走下来,往往就能够得到客人的赞许,这个时候,父母就能够露出满意但不被觉察的微笑。我的母亲是个细心的人,客人走后,往往还要帮我复盘一下刚才泡茶的全过程,纠正一些不合礼节的错误,比如茶倒的是不是超过七分满了,是不是及时给客人续茶了等等,当时虽然也有些许的不服气,但这种以茶教人的做法,确实让我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受益匪浅。

那时,我记得喝最多的是茉莉花茶

老家的长辈们,还有个习惯,就是喜欢用瓷茶壶焖茶。每到冬天,在烧煤的炉子旁边放个长凳,就算是茶桌了;为了更好的保温,还要把茶壶放到用玉米叶编织的桶里,在上边盖上一块毛巾。酽酽的焖上一壶茉莉花茶,几位老人围炉品茗,话家长理短,烧水壶的热气和茶香飘荡在一起,很快就能弥漫整个屋子。说来也奇怪,当时很多比我年龄大的人都喝不惯这种酽茶,但我却从小就特别适应这种茶味。也正是有这个能喝酽茶的本领,每当过年挨家挨户去给长辈拜年的时候,我总有资格挤到前边,接过老人递给我的茶,那时,感觉自己变得成熟起来,也有了大人的模样和做派。

不过,当时青州城里人,更喜欢喝黄山毛峰,他和茉莉花茶一起,成了老一辈青州人抹不掉的味蕾记忆。当然,现在喝这两种茶的人越来越少了,黄山毛峰也有升级版黄山毛尖。可是,虽然茶的选择越来越多,我却仍对这两种茶情有独钟,到不是一定要天天喝,可每当周末回青州看望母亲,路过青州老东门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到青州东门茶庄买上几两最好的黄山毛峰,带回家尝尝。

青州东门茶庄仍保留着那种供销社时代的柜台和用纸包茶的传统,一晃,这家店也差不多是知天命之年了,可不变的,还是那老家的茶味。

翡翠和玉有什么区别概念是什么

貔貅开光咒语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