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赏析网

马家窑文化彩陶:千年审美依旧璀璨

07-17

马家窑文化彩陶:千年审美依旧璀璨



一、基本概况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马家窑遗址而得名,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年-前2050年。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洮河西岸的马家窑村麻峪沟口,1924年,安特生(瑞典地质学家兼考古学家)在甘肃临洮马家窑村发现-处远古文化遗址,定名为仰韶文化马家窑期,在当地发掘了大量的上古时代代表华夏文化的彩陶器皿。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可知,在甘青地区早于马家窑文化且与马家窑文化类型关系最为密切者当属仰韶文化。

马家窑遗址虽发现较早,但以其命名却是20世纪40年代的事。对马家窑文化的命名,以及是否将半山、马厂类型包括在内,考古界曾有过许多争议,意见还没有完全统一。最早对马家窑遗址进行调查发掘的安特生,将临洮的马家窑遗存和广河的半山遗存合称为仰韶期或仰韶文化,为了与河南、陕西的仰韶文化相区别,也称之为甘肃仰韶文化。1944年-1945年夏 先生(原中国考古研究所所长)到甘肃进行考古工作,为了确定马家窑期与寺洼期墓葬的关系,发掘了临洮寺洼山遗址,认识到所谓甘肃仰韶文化与河南仰韶文化有颇多不同,认为应将临洮的马家窑遗址作为代表,称之为马家窑文化。此后马家客文化在学术界得到承认,它以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向世人展示了图案精美、内涵丰富、数量众多,达到世界巅峰的彩陶文化。


二、文化特征

马家窑文化的突出特征是陶器中的彩陶非常发达,彩陶在随葬品中有时可达80%以上。彩陶的绘制以毛笔作为绘画工具,以线条作为造型手段,以黑色(同于墨)作为主要基调,奠定了中国画发展的历史基础与以线描为特征的基本形式。马家窑类型的彩陶多为橙黄黑彩,绘有鸟、鱼、蛙等动物纹以及垂帐纹、漩涡、水波、草叶、三角等几何纹。

三、经济与社会

马家窑文化的居民以经营原始旱地农业为主,种植粟和黍,饲养鸡、犬、猪、羊等家畜。石器多磨制,常有穿孔,还有细石器存在。谷物加工工具有石磨盘、石磨棒、石杵、石臼等。马家窑文化可能已经进入了阶级社会,或迈入了阶级社会的门槛。这从墓葬中随葬器物的悬殊、成年男女的合葬,甚至殉葬等现象均可看出。陶器上丰富的彩绘花纹和各种刻画符号等,可能反映了远古先民的宗教观念、精神情感和对现实生活的追求。


四、价值与影响

马家窑文化不仅包含着史前时期众多神秘的社会信息、文化信息,同时它创造了中国画最早的形式,是中国文化的根,绘画的源。马家窑文化彩陶的图案之多样、题材之丰富、花纹之精美、构思之灵妙,是史前任何一种远古文化所不可比拟的。马家窑文化的发现是中国考古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填补了中国早期历史的缺环,吸引了人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强烈关注,激发了人们对中国西部问题的讨论和对大西北的热爱。

马家窑文化作为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彩陶文化、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九成宫字帖高清大图

藏传佛教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