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赏析网

颜真卿书风的独特魅力:探究其创新历程

12-03

颜真卿书风的独特魅力:探究其创新历程


文/一者


颜真卿唐楷书家代表之一,颜体楷书代表了唐代书法的最高成就。据史料研究,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二王,后又得笔法于张旭。苏东坡认为:

“颜真卿《东方朔画像赞》,字字临右军,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早期作品《多宝塔碑》似有二王、欧、虞、褚遗风。”

董其昌认为是学蔡郎《石经》;米芾一再提出颜真卿书法源自褚遂良。事实上,颜真卿学书之路与家世渊源颇深。颜真卿少年时代即从其外曾祖殷令名学习书法,遍临魏晋及唐诸名家书迹,可以说是转益多师。


颜真卿像

颜氏家族世世为官,堪称豪门。母亲殷氏家族也是仕宦世家、书香门第,母亲从伯父殷仲容就是初唐著名的书法家,善篆隶,尤精于榜书题额。颜、殷两个家族都重篆隶,所以颜真卿笔下的“篆籀气”便不难理解。颜真卿曾说过:“真卿自南朝来上祖多草、隶、篆、籀为当代所称”。


颜体书法

当代有研究者认为,山东石刻影响“颜体”书风的决定因素。大概理由是,颜真卿出生于山东临沂,为官后并多次到过齐鲁,曾出任平原太守近六年。还有研究者认为颜书中有敦煌书法的影子,也就是说颜真卿吸收过敦煌写经的养分。从考据学派严谨讲,没有详细的史实资料,我们可以通过敦煌写经的图片对比做个推断,或许会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来。


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局部)


上图敦煌写卷《妙法莲华经继从序》(局部) (法藏21册),下图敦煌写卷《太玄真一本际经圣行品卷第》(局部)

上图为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局部),下图(上)为敦煌写卷《妙法莲华经继从序》(局部) (法藏21册),下图(下)为敦煌写卷《太玄真一本际经圣行品卷第》(局部) (法藏7册)。三者书写风格非常相似,而颜氏作品年代比太玄真一本际经圣行品卷第三》晚60年。

颜真卿《多宝塔碑》,用笔沉着、雄毅、结体整密、端庄,它与敦煌遗书中写于695年的《太玄真一本际经圣行品卷第三》(唐女官赵妙虚写《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7册),不难发现两者在下笔、收笔和结体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楷书《妙法莲华经继从序》,宽博厚重,与颜真卿早期书写风格有颇多相似之处。写于691年的遗书《妙法莲花经》外拓笔法,方正结体,同样具备了颜体行书的特征,但比颜真卿的行书至少要早50年。可见与颜氏相似的书风在当时具有普遍性。


赵妙虚 太玄贞一本际经卷 局部

赵妙虚是盛唐时期敦煌一带颇有名气的写经生,不仅字写得不错,且抄写数量很多。如此一来,我们可以判断,颜真卿书写《多宝塔感应碑》比她写的《太玄真一本际经圣行品卷第三》晚60多年。颜真卿在继承正统书法的同时,从敦煌写经书法中汲取营养,从他的士宦经历来看是有很大可能性的。颜真卿于天宝七年(748年) 40岁那年,曾任河西、陇右军试复屯交兵使,在任上有机会接触敦煌地区的人文历史和书法艺术,能方便查阅由经生抄写的佛教经典是不言而喻的,还有一些实例都可以佐证这一观点。


左:颜真卿《争座位帖》右《李柏文书》

除了楷书,行草书也有惊人的相似点。在高昌遗书中,同样找到了与《争座位帖》风格相近的经卷《李柏文书》,此卷书写时间早于颜书80年左右。《李柏文书》是楼兰文书的代表,其篆籀笔意,与颜氏的《争座位帖》,其用笔有颇多近似。从笔法、笔意乃至书风,与颜体书风惊人相似,但却早于颜氏数百年,难道这纯属巧合。二者都属于隶书转变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作品。


颜真卿《刘中使帖》笔力雄健,线条遒逸联绵,有“钩如屈金,点如坠石”之评

历代名家大师的书法风格都不是凭空想象的结果,而是时代风气和民间书法相互影响的结果,吸收民间书法营养,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形成风格,来自民间高于民间。颜氏书风风格近似的书风在早于颜氏300多年便在中原和中原控制的西域等偏远地区出现,说明越是书法名家越是兼容并蓄,风格的形成是多种营养元素的叠加与融合。

石榴石的鉴别真假

工笔荷花翠鸟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