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赏析网

揭秘哥窑酥油光的神秘面纱!

06-14

揭秘哥窑酥油光的神秘面纱!

哥窑瓷器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釉面为“酥光”,即现在人们常说的“酥油光”。可是酥油光到底是个什么样,恐怕多数人没有见过酥油。即便见过的人,也因酥油品质不同,用途不同,也无法说出怎样的才算酥油光。这个问题在羊脂玉辨认中也同样存在。


上图是一个现代仿品,釉面反光并不“贼”,也没有经过化学处理。有人认为这就是酥油光,就像脸上微微出汗一样。实际上,我认为这就是“橘皮釉面”,不算“酥光”。

上图是另一件仿品,做的比较好了。釉面的反光是不是“酥光”呢?我认为这是奶酪光,还不是酥光。不过这种光还是很能忽悠人的。

上图这件仿品可能是清代仿品。釉面反光强于上面两种,但仍不能说是酥光,倒像是施水后的水光。

上图这种我以为就是酥光了。猛一看好像釉面“酥”了,其反光形成了散射。这是放大5倍左右的照片。可以看到釉面上有无数像小线虫大小的沟沟壑壑,但又不是酸碱腐蚀形成的斑坑的形态。正是这种极细小的线沟,把光线折射形成了“酥光”。


再看下图,还是这件器物,只是照片放大了10倍。在光亮处的周边应该可以看到细小线沟的形状。我有一把15倍放大镜,观察表面的线沟非常清晰,而其他仿品则不存在这样的线沟。

如果还有人认为这是腐蚀出来的,请看下图这件真正被腐蚀了釉表面的盖盒。这是一件现代仿品,釉表面被生石灰烧过了。虽然釉表面起了摺,从开片缝和凸筋釉薄处可以明显感觉到碱烧的破坏力。

如果不用生石灰做旧,仿哥窑器的釉面应该是下图这样的,很平整光洁。


如果本文的体会是正确的。我们只需准备一把15倍左右的放大镜就可以了。对地摊上的哥窑器,先检查釉表面有没有细小的线沟。如果没有,立马走人就是了。如果有,还要看看其他方面再做决定。因为只凭这一条还不能确定是真品。

宋代哥窑青釉鱼耳炉,高9厘米,口径11.8厘米,足径9.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

哥窑瓷器的名贵吸引了无数仿造者,从明代开始就有大量的仿品,到清代,仿品的质量和数量都达到了顶峰。

据说到目前为止,传世哥窑瓷器的三个特征还不能仿制:

一是瓷器釉面不光亮,有一层酥光,看上去好像器物釉面出汗;


二是瓷器上的“金丝”和“铁线”各自形成一个网,两网又重叠又互不相干;

三是器物底足有铁锈红颜色,还有近千年岁月氧化的自然包浆。


明或更早 哥窑葵瓣洗 估价:80,000 — 120,000 港币 成交价:3,720,000 港币

2017年北京保利秋拍中,一尊元哥窑倭角方洗以人民币26,450,000元成交,超出最低估价9倍之多

本文转载自网络,侵权必删!










华豫之门视频号

仓鼠的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