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赏析网

溪边奇茗:武夷大红袍传奇之旅

08-21

溪边奇茗:武夷大红袍传奇之旅

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山,属乌龙茶系列,是中国特种名茶。其干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其品质最突出之处在于其香气馥郁兰花香淳,香高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茶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需要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方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禅茶之‘’活 、甘、清、香‘’韵味。

大红袍茶

大红袍名字来历

话说明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腹痛难忍,巧遇天心永乐禅寺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与他喝,喝后其病痛即止,转危为安。丁显赴京考中状元后,前来寺庙向和尚致谢,问及茶叶出处后,遂脱下衣袍绕茶丛三圈拜谢,临走时,和尚罐装了一些大红袍让丁显带回京城。

大红袍母茶树

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遂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武夷山将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朝廷派人专门保护看管茶树,所采制茶叶悉数进贡宫廷。此后,武夷山大红袍便成为专供皇家的贡茶,大红袍的盛名也被传开。传说每年朝廷都会派官吏身穿大红袍前往武夷山礼拜茶树,礼拜后所穿大红袍均也要解下披挂在贡茶树上,因此该茶就称为大红袍了。

大红袍史话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而大红袍乃是武夷岩茶中之极品,素有武夷岩茶之王美誉!传说大红袍是仙鹤从蓬莱岛叼出来的种子遗落在武夷山上的这处悬崖上长成的。

据说在明末清初年间即有其名了。查阅1921年的蒋叔南游记中有提到武夷山三处大红袍茶树丛:天心岩九龙窠(有1927年天新寺僧人雕刻红色摩崖石刻大红袍三字)一处,天游岩一处、珠濂洞一处(也有人叫水谦洞)。

天心岩

1941年,茶文化学者林馥泉的《武夷岩茶的产制销》文中记录大红袍采制过程的茶就是采集于九龙窠大红袍那3株。1962年,春中茶所从武夷山剪取枝条带回杭州扦插种植的母树也是天心岩九龙巢的三株。1964年,福建茶叶研究所来武夷山时也从九龙窠九龙窠那3株大红袍剪取枝条带回福安社口培植。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福建茶叶研究所主持武夷名丛的挖掘、整理、繁育推广工作,对当时的岩茶产区天心大队逐村、逐户进行调查,对有关国营茶场和当地采茶制茶人多方拜访调查,最终确认了大红袍母茶树源头。

天心岩九龙巢茶树

天心岩九龙集石壁上现存有茶树6棵,从“大红袍”石刻旁上层第一棵算起,按顺序编号,上层4棵(历史上称正本),编号1,2,3,4,中层1棵为5,底层1棵为6。据调查观察,这6棵茶树,虽同属一类型,但由于从武夷岩茶有性群体品种,经长期自然杂交演变而来,因而存在个体间的差异,大体分为3个不同的株系。3,4号成熟早,节间短,叶小而长,叶面光滑,叶齿浅,叶边平,制成乌龙茶,岩韵明显(有棕叶香),香气较浓,味醇不淡,叶底黄亮稍暗。2,6号成熟居中,节间短,小叶型呈椭圆,叶质细嫩,叶齿细不明显,叶边平,制成乌龙茶香气较高,味醇稍薄,叶底黄亮,绿叶红镶边适度。1,5号成熟期最迟,叶齿粗而深,叶边呈波浪式,制成干茶香气比3,4号强,但不及2,6号,滋味似2,6号,叶底黄亮。

大红袍生长的地方天心岩海拔600多米,溪涧飞流,云雾缭绕,这里的土壤是由酸性岩石风化而成,所以很适合茶树生长。大红袍的树龄已逾千年,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的状元,极为名贵。大红袍的树龄已逾千年,岩缝中渗出的泉水滋养着它们,不用施肥也生长茂盛。

天心岩九龙巢茶树


收成最好的年份,九龙窠岩壁上母茶树茶叶产量也不过几百克。据说民国时一斤就卖到64块银元,折合当时大米4000多斤。

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时,毛主席赠送给他四两大红袍母株茶叶。由于尼克松不知大红袍母株产量少而极为珍贵,曾私下抱怨毛主席小气。周恩来后来为此事专门给尼克松解释,说:“毛主席已经将‘半壁江山’奉送了。”,并把大红袍由来故事告知,尼克松听后肃然起敬。

毛主席会见尼克松

1959年,大红袍入选为“中国十大名茶”。

新时期大红袍发展

2001年,“武夷山大红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2004年,武夷山市政府下达了《关于启用“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的通知》。

2006年,以无性繁殖方式使母树大红袍的血脉得以延续,使地处武夷山景区的茶厂所产茶叶完好保持了大红袍母树的优良性状和所有品性特征,武夷山决定对大红袍母树实行停采养护。2007年10月10日,“乌龙之祖 国茶巅峰——— 武夷山绝版母树大红袍送藏国家博物馆”仪式在紫禁城外的端门大殿举行,最后一次采摘自福建武夷山350年母树大红袍茶叶20克正式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赠送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2008,深入挖掘大红袍文化故事,当地建设了大型茶旅互动项目《印象·大红袍》。

印象大红袍


印象大红袍


印象大红袍


印象大红袍


印象大红袍


印象大红袍


印象大红袍


印象大红袍

2000年以后,九龙窠大红袍茶拿到市场拍卖,20克竟拍出15.68万元的天价,创造了茶叶单价的最高纪录。2009年至2010年,大红袍茶叶遭游资炒作,价格暴涨,每斤达到最高10万。大红袍自身的神秘玄妙,加上不菲的价格,让人产生遥不可及的感觉。随着市场的逐步规范调整,大红袍价格回归正常,茶叶市场逐步稳定和健康发展,茶叶生产企也得以良性发展。

商品茶

2013年5月,武夷山市政府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武夷山大红袍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夷系列岩茶

据《清上明制茶法》载:武夷岩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代已栽制茶叶,中国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还在武夷山设立了“焙局”“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如不见天、金锁匙等;以茶树形状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以茶树发芽早迟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清康熙年间,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当时,欧洲人曾把它叫作武夷茶,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


大红袍茶文化旅游节


  “开山咯、采茶咯!”。

伴随质朴而庄严的喊山祭茶声,一年一度的“武夷山大红袍文化节·春茶开山仪式”在武夷山御茶园举办。

茶文化节


茶文化节

采茶


  武夷山大红袍文化节,以“赓续传统文脉,弘扬茶为国饮”为主题,在分享一杯好茶的同时,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传承以及创新融合发展。

拜山


  谷得雨而生,润物而长鲜。“祭祀不仅是祈求丰收,也传递着敬畏天地、虔诚感恩的精神,也是武夷岩茶文化重要组成。

祭拜

点香燃烛、顶礼膜拜、宣读祭文…,五曲溪畔,隐屏峰下,茶香漫山,声传山谷,回音不绝。作为武夷山的传统茶俗,谷雨时节喊山开茶始于唐朝,盛于宋代,是茶人祈愿茶叶丰收、茶事顺利的祭祀仪式,表达了武夷山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与感激之情。

武夷山茶旅风光

 1996年,为扩大拓展武夷岩茶品牌效益,发展茶文化文旅产业,武夷山景区管委会开辟了九龙窠大红袍茶文化旅游线路。

长廊

 御茶园是元、明两朝官府督制贡茶所在地。1980年,御茶园得以重新整修,征集了种植历代有代表性的珍贵名丛216种,第一批剪枝扦插无性繁殖的大红袍母树也栽种于此。

御茶园


五曲溪

  云窝地处武夷山精华地带,常有云雾缥缈,为武夷山首胜。在谷雨节气,茶友们饮谷雨茶,领略茶在经春历冬后的变化,了解传统民俗的意义与价值,感受自然、传统与茶生活的和谐。

云窝山涧

坑、涧、窠、洞、岩、岗、窝……武夷山水以岩石为骨,溪涧为灵,不同山场造就不同风味。或柔韧清冽,或浓郁悠长,或醇厚甘润,小杯细啜,仿佛将武夷的叶叶扁舟和山水风骨都亲尝了一遍。一杯茶,成为茶友们交流的重要媒介。


茶泡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从茶园到茶杯,一杯茶汤蕴含的情感不止于此。

  不负春光,不负鲜。来武夷山岩壑幽谷中穿行一趟吧!


武夷山景区入口


武夷山景区内茶园


翠峰


印象大红袍


武夷山水


岩茶小镇太平镇


武夷山茶园

#镜头里的秋日景色#​#秋日打卡记#​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径山茶文化公园

祖母绿是怎么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