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赏析网

50首茶诗精选:品味茶香中的禅意

05-11

50首茶诗精选:品味茶香中的禅意

禅宗起源于古印度,南朝梁武帝时期经过菩提达摩禅师传入中国,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始祖,经过慧可,僧璨,道信,弘忍,一直到六祖慧能,禅宗兴盛起来,逐渐影响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开启东方千年的智慧与美学之旅.!

唐朝诗人王昌龄《诗境》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这是诗境美学的最早出处,中国古代是诗的国度,一切物象都透着浓浓的诗意美。

苏轼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是诗人,擅长山水画,还擅长园林设计,据说还会音乐。琴棋书画是文人雅玩的必备项目。

禅宗思想是印度佛教与中国老庄道家思想互相融合的一种新的东方哲学,也是中国智慧对佛教的贡献。

禅宗在中国真正有影响并发扬光大的时期是宋朝,唐朝主要还是处于理论阶段与实验阶段,如五祖弘忍的东山法门,主要强调修心,五祖提倡“守心为本”,一下子把玄之又玄的佛学拉到修禅者本身。

六祖慧能“破迷开悟”的“顿悟”禅法,真的如同劈开黑夜的闪电,让人于刹那间猛然看清世间的一切。禅宗史上有六祖与无六祖还是完全不一样,六祖之前,佛远在天边,六祖之后,佛就稳坐在心中。

宋青原惟信禅师“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可见禅也是讲境界的。

宋朝开始禅师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而是让禅与生活美学相结合,主张生活即是禅,于是就有赵州禅师的“茶禅一味”的生活美学。还有宋朝文人间斗茶的雅玩,让禅融入茶这样的日常生活中来。

禅宗美学偏向极简风格,如宋朝极简造型的陶瓷,那种文雅到极致,却又宛若天成的东方韵味,真有一种令人窒息的美!

“禅宗美学追求的就是那种“自然”“空无”“诗性”“极简”“瞬间即是永恒”的美感。这完全突破了唐朝那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境美学理念,所以理论上来说中国禅宗美学是传统道家美学的继承与发扬。

禅,远看似乎虚无缥缈,不可捉摸,但真的走进去,它却平平实实,真真切切。像赵朴初写的禅茶诗,就是从具体的人生体验来感悟禅的佳作。

禅意无处不在,随处都可以体会得到。而读读那些写得好的禅茶诗,可以感受到禅的趣味,看到禅悟的境界,更能打动我们的内心。

汉代,佛教开始在中国发展。唐代慧能禅师开创了禅宗新局面,推动了佛教中国化。从这以后,茶诗特别注重禅趣。以禅品茶,以茶论禅,茶禅联姻,禅诗结合,成为中国茶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特别是一些寺僧写的禅茶诗,多有妙语,洋溢一派山林蔬笋的清新之气。

千百年来,“赵州茶”哺育了无数的习禅人。“吃茶去”是一则著名的禅门公案:

赵州从谂禅师问新到的:“来过这里吗?”答:“来过。”禅师说:“吃茶去。”禅师问另一位,回答“没来过”,禅师说:“吃茶去。”一旁的监院不明白,问禅师:“为什么来过的、没来过的,都要吃茶去?”禅师对他也说:“吃茶去。”

此公案中,禅师对来过的、没来过的,以及监院三个人,一律捧给他们一杯茶。禅师以一杯茶为慈舟,将其渡回。就是要人们放下分别、妄想,放下一切尘劳,单纯真实地活在当下。

从谂禅师要人们“吃茶去”,可是赵州茶虽好,但会吃的人却不多。过了几百年,南宋禅师黄龙慧南在《赵州吃茶》诗中感叹:

相逢相问知来历,

不拣亲疏便与茶。

翻忆憧憧往来者,

忙忙谁辨滿瓯花?

这首诗前两句略述赵州禅师请人吃茶的故事,后两句说:世上的人来往匆匆,忙忙碌碌,无穷的念头,说不尽的废话,他们没得到工夫吃茶。

古代禅师十分重视禅与茶的交融,当今也是如此。赵朴初、启功等人就用禅茶诗来赞颂“吃茶去”。著名文人启功曾赋诗道:

赵州法语吃茶去,

三字千金百世夸。

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赋诗道:

平生用不尽,

拂子时时竖。

万语与千言,

不外吃茶去

世事无常,一切都在变化中,该来的总要来,该走的总要走。"平常心是道",对心情淡定的人来说,天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道理。赵朴初先生又写了一首禅茶诗,告诫人们:

七碗受至味,

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年偈,

不如吃茶去。

我国历代,赞美茶的诗词十分丰富多采。

最早赞颂茶的诗赋,首推晋代诗人杜育的《荈赋》:“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荈草,弥谷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霄降……”诗人以饱滿的热情,歌颂山间孕育的奇产茶叶。

唐代是我国诗歌鼎盛时期,又适逢陆羽《茶经》问世,饮茶风盛,茶与诗词,两相推波助澜。杜甫就写有“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之名句。

到了宋代,文人学士,烹泉煮茗,竞相吟咏,出现了更多的茶诗。苏轼在一首诗里,直接将佳茗比喻为佳人,引起人们对佳茗的向往。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最美茶诗105首,遇见茶与禅

一、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唐·钱起《与赵莒茶宴》

释义:夏日竹林,青翠欲滴,对饮紫茶,甘甜滋味胜似刘霞仙酒。带洗尽红尘杂念,茶兴更浓,听蝉鸣吵闹,不觉已是夕阳西下,树影斜映,奈何不舍归去。不如放下心中杂念,没有思虑,怎会不多了自在潇洒。

唐朝时期,饮茶风气盛行,不管是皇室宗亲,达官贵人,都喜欢以茶当酒,品鉴消遣。据记载,中唐时期出现茶宴,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曾与赵莒一起举办茶宴,地点的选取也很别致,在竹林。不过,他们可没有“竹林七贤”的狂放、恣意,只是饮茶,谈心,静心,放空自己,在蝉声缭绕中直至夕阳落幕。事罢,钱起写下《与赵莒茶宴》,记录这次盛宴。翠竹林中饮紫茶,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忘我,与俗世隔离的淡然。

二、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唐·顾况《过山农家》

释义:山溪小桥,潺潺流水,涓涓不断。诗人踏上小桥,已是正午,只听茅屋外鸡叫不断,带着浓浓的烟火味。不要责怪晒茶时候烟雾熏人,毕竟农人最喜这样的日子,天气正好,最适合晒谷子。茶是文化的一种载体,文人自有文人留下的佳话,普通百姓,也有着与茶的烟火滋味,不是吗?

三、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

——唐·张文规《湖州贡焙新茶》

释义:这首诗描绘了唐代宫廷生活的场景,也藏着对贡焙新茶的赞美。皇帝春游驾车归来,已是微醉状态。这时,宫女们打开帘子,送来茶水,这场面再是快乐不过的,原是湖州的贡焙新茶到了。

中国古代贡茶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地方官选送,称土贡;一是朝廷指定生产,成贡焙。这里的“吴兴紫笋”,指的就是湖州长兴顾渚山的紫笋贡茶。在当时,唐代茶叶的产销中心已转移至浙江、江苏等地,湖州茶业开始特供朝廷,朝廷并在此设立贡焙院。湖州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采制宫廷用茶的贡焙院所在地。虽然带着浓厚的皇室风采,但也阻挡不了人们对贡焙新茶到来的欢欣雀跃。

四、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释义:这是首,不看作者,怎么也不像“铁马金戈”“气吞残虏”的陆放翁之杰作。原来,陆放翁也有如此沉静叹息之时。古诗看似柔美,但怎么读都觉得里面藏着“世味薄似纱”的感伤和“闲作草”“戏分茶”的无聊。与其说诗人在写临安春雨,倒不如说在写自己的心境。

淳熙五年,孝宗召见了陆游,但陆游并未得到重用,之时在江西、福建担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家后五年,他更是远离朝政,但对朝堂政治变换,世态炎凉,却有了深切体会。写下这首诗时,陆游已年过六十,宦海沉浮中壮志难酬,生活中也经历了各种不幸。即便如此,他也只能感慨悲叹这凉薄的社会。

五、

一抑重教又一扬,能从草质发花香。

神奇共诧天工妙,易简无令物性伤。

——明·朱升《茗理》

释义:将新鲜茶叶按在一起,又颠簸上扬,如此反复,茶叶自带的香味转变成花香。其中奥秘便是,在制作中遵循了天工,简单杀青,不会损毁事物天然的性质,才能飘散出茶香。简,也就是制茶之道,藏着禅意。

(六)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俗姓谢,字清昼,唐代著名诗人、茶僧。九月九日重阳节,从唐时起就有在重阳节登高赋诗、插茱萸或饮酒之风俗。皎然在重阳节同陆羽品茗、赏菊、赋诗,以茶代酒,移风易俗。

(七)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又名《七碗茶歌》

唐 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中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卢仝,唐代诗人、文学家,自号玉川子。卢仝著有《茶谱》,被世人尊称为“茶仙”,常常将之与“ 茶圣”陆羽相提并论。《七碗茶诗》也叫《七碗茶歌》,是唐代卢仝的作品。这首诗朗朗上口,文字优美,境界深远,可以说是历年历代的茶诗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其实,《七碗茶诗》并不是单独的一首诗,它其实是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节选。卢仝的好朋友谏议大夫孟简派人把得到的新茶送给卢仝,卢仝饮用之后,即兴而作此篇。

关于“七碗茶”的一段因为太过精彩,所以常常被人取出来单列成篇。

“一碗喉吻润”

第一碗茶一喝下去,喉咙就被滋润了,这不仅仅是茶水本身的滋润,更是喝茶带来的回甘生津,令喉咙润泽而舒适。

“二碗破孤闷”

哪怕自己一个人喝茶,喝到第二碗,也能打破孤寂郁闷的心情。因为茶就像一个老朋友,与茶交谈,让你感觉到越来越畅快。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第三碗下肚,越发感到心潮澎湃,恨不得“搜枯肠”,把心中所感所想全部都表达出来,心中仿佛有几千卷文字想要书写。正是因为茶,才激发了这么多的情绪与灵感。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喝到第四碗茶,不免让人感慨良多。人生在世,需要扮演很多角色,承担很多责任。有时候想一想,就觉得很不容易。但不管有多难,只要能喝上一杯茶,心也能渐渐平静下来,所有的不顺心仿佛都会随着汗液从毛孔中散去。

“五碗肌骨清”

脱离了世俗的烦恼之后,喝下第五碗茶,心境又上了一个境界。身体的肌肤与筋骨放佛都被荡涤,只觉得神清气爽,从内到外都焕然一新,超脱世俗,宛若新生。

“六碗通仙灵”

“灵”是一种高妙的状态,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喝下第六碗茶,心境变得清明而透亮,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放佛可以与神明对话,感知天地万物,达到一种逍遥自在的境界。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要是喝下第七碗茶,腋下就会徐徐升起清风,化作羽翼,乘着风张开翅膀,就跟大鹏鸟一样逍遥遨游去了。第七碗茶恐怕是喝不得了,喝了便会进入如梦如幻的世界,放佛离开人间,羽化登仙,简直妙不可言!

明 钱选 卢仝烹茶图

卢仝在茶界的大名仅次于陆羽,被尊为“亚圣”或 “茶仙”。与中国茶文化一脉相承的日本,对这位“亚圣”也非常尊敬。卢仝的 “七碗茶诗”的“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成为日本茶道内容之一。日本人对卢仝推崇备至,常常将之与茶圣陆羽相提并论,并立其为煎茶道祖师爷。

(八)

《临安春雨初霁》

南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九)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胸襟。后两句说的是: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十)《宝塔诗茶》

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铫:[diào],煮开水熬东西用的器具。)

“一至七言诗”是隋唐时期的一种诗体,也就是我们常说“宝塔诗”。此诗是元稹等人欢送白居易以太子宾客的名义去洛阳。

全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第二句写了茶味香和形美。第三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

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在碗中浮饽沫。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 而且早上也要饮 。结尾时,指出茶的妙用,不论古人或今人,饮茶都会感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喝茶有助于醒酒。

(十一)

《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唐·白居易

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

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未下刀圭搅曲尘,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十二)

《山茶花》

唐·贯休

风裁日染开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谬。

今朝一朵堕阶前,应有看人怨孙秀。

(十三)

《酬周相公见赠》唐·贯休

三界无家是出家,岂宜拊凤睹新麻。

幸生白发逢今圣,曾梦青莲映玉沙。

境陟名山烹锦水,睡忘东白洞平茶。

喜擎绣段攀金鼎,谢脁余霞始是霞。

(十四)

《顾渚行寄裴方舟》

唐·皎然

我有云泉邻渚山,山中茶事颇相关。

鶗鴂鸣时芳草死,山家渐欲收茶子。

伯劳飞日芳草滋,山僧又是采茶时。

由来惯采无近远,阴岭长兮阳崖浅。

大寒山下叶未生,小寒山中叶初卷。

吴婉携笼上翠微,蒙蒙香刺罥春衣。

迷山乍被落花乱,度水时惊啼鸟飞。

家园不远乘露摘,归时露彩犹滴沥。

初看怕出欺玉英,更取煎来胜金液。

昨夜西峰雨色过,朝寻新茗复如何。

女宫露涩青芽老,尧市人稀紫笋多。

紫笋青芽谁得识,日暮采之长太息。

清泠真人待子元,贮此芳香思何极。

(十五)

《饮茶歌送郑容》

唐·皎然

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

名藏仙府世空知,骨化云宫人不识。

云山童子调金铛,楚人茶经虚得名。

霜天半夜芳草折,烂漫缃花啜又生。

赏君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中荡忧栗。

日上香炉情未毕,醉踏虎溪云,高歌送君出。

(十六)

《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

北宋·苏轼

沐罢巾冠快晚凉,睡馀齿颊带茶香。

舣舟北岸何时渡,晞发东轩未肯忙。

康济此身殊有道,医治外物本无方。

风流二老长还往,顾我归期尚渺茫。

(十七)

《武夷茶》

南宋·丘崇

烹茶人换世,遗灶水中央。

千载公仍至,茶成水亦香。

(十八)

《用前韵戏公静》

北宋·黄庭坚

偶逢携酒便与饮,竟别我为何等人。

兔月龙团不当惜,长卿消渴肺生尘。

(十九)

《阮郎归·摘山初制小龙团》

北宋·黄庭坚

摘山初制小龙团。色和香味全。

碾声初断夜将阑。烹时鹤避烟。

消滞思,解尘烦。金瓯雪浪翻。

只愁啜罢水流天。余清搅夜眠。

(二十)

《阮郎归·黔中桃李可寻芳》

北宋·黄庭坚

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

月团犀腌斗圆方。研膏入焙香。

青箬裹,绛纱囊。品高闻外江。

酒阑传碗舞红裳。都濡春味长。

(21)

《七碗茶》

唐·卢仝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22)

《咏春》

清·丘逢甲

古洞云深锁百花,香泉飞饮万人家。

春风吹出越溪女,来摘山中待诏茶。

(23)

《凤凰道中》

清·丘逢甲

磴道千回转,连峰接凤凰。

山深民气朴,秋近谷风凉。

瀑布穿危石,梯田播晚秧。

数家临水住,羡尔好林塘。

山中五六月,云过雨来时。

岚气阴晴变,秋衣早晚宜。

畲民安世业,茶客话圩期。

行道未应倦,夕阳蝉满枝。

(24)

《碧螺春》

清·梁同书

此茶自昔知者稀,精气不关火焙足。

蛾眉十五采摘时,一抹酥胸蒸绿玉。

纤衫不惜春雨干,满盏真成乳花馥。

(25)

《碧螺春》

清·陈康祺

从来隽物有嘉名,物以名传愈自珍。

梅盛每称香雪海,茶尖争说碧螺春。

已知焙制传三地,喜得揄扬到上京。

吓煞人香原夸语,还须早摘趁春分。

(26)

《绿雪芽茶》

清·王家宾

春风一夜生萌芽,岁岁旗枪森如玉。

焙以柘溪楠木红,沦以蓝水之新绿。

俗朴不敢斗花间,装向筠笼自结束。

崇安商人三月来,收买往往争先躅。

世间万事蒙虚名,武夷乃是太姥属。

我来六六峰上游,穿岩仍虑岚气溽。

僧人贻我山上珠,珍之不啻金笃耨。

炉烟袅袅奏瓶笙,雨脚粥面相断续。

持向天门石上饮,清香直把肠胃浴。

卢仝七碗未为多,王濛茗饮讵言酷?

解衣磅礴发浩歌,历尽奇峰万事足!

(27)

《雪水烹茶》

清·上官献瑶

雪水胜如活水烹,未须着口已心清。

汤看蟹眼初开鼎,叶煮莲须细入瓶。

满颊生香知腊味,一时高唱起春声。

思家不寂寻常惯,共对瑶华听鹤更。

(28)

《咏安化茶》

清·陶澍

宁吃安化草,不吃新化好。

宋时有此语,至今犹能道。

斯由地气殊,匪藉人工巧。

迩来地利尽,所产日以少。

变化及荃茅,夹杂或荼蓼。

遂令东家施,貌作西邻姣。

时俗但鹜名,泯易初终保。

臭味慎差池,我谓茶犹小。

(29)

《种茶》

清·闵钧

闲将茶课话山家,种得新株待茁芽。

为要栽培根祗固,故园锄破古烟霞。

(30)

《蒙顶留题》

清·黄云鹄

天遣我西来,汉嘉节两驻。

五载望蒙山,客冬始登顾。

山灵勿相笑,游非政先务。

边静岁丰和,重游补前误。

解渴咽仙茶,涤烦沃甘露。

更喜四山青,云芽千万树。

利泽资山氓,辛勤助王赋。

寄声管领人,随时好培护。

(31)

《潮州春思》

清·丘逢甲

曲院春风啜茗天,竹炉揽炭手亲煎。

小砂壶瀹新鹪咀,来试湖山处女泉。

(32)

《茶庵鸟道》

清·舒熙盛

崎岖鸟道锁雄边,一路青云直上天。

木叶轻风猿穴外,藤花细雨马蹄前。

山坡晓度荒山月,石栈春含野墅烟。

指顾中原从此去,莺声催送租生鞭。

(33)
《茶庵鸟道》

清·渝杨
崎岖道仄鸟难飞,得得寻芳上翠微。
一径寒云连石栈,半天清磐隔松扉。
螺盘侧髻峰岚合,羊如回肠屐迹稀。
扫壁题诗投笔去,马蹄催处送斜晖。


(34)
《普中春日竹枝词十首》

清·舒熙盛
鹦鹉檐前屡唤茶,春酒堂中笑语话。
共语年来风物好,街头早卖白棠花。


(35)
《谢赐普洱茶》

清·査慎行
洗尽炎州草木烟,制成贡茗味芳鲜。
筠笼蜡纸封初启,凤饼龙团样并圆。
赐出俨分瓯面月,瀹时先试道旁泉。
侍臣岂有相如渴,长是身依瀣露边。


(36)
《军中行乐词十首》

清·査慎行
猩猩贴地坐铺氊,红点酥油一样鲜。
普洱团茶煎百沸,偏提分赐马蹄前。


(37)
《雪中入直》

清·陈鹏年
六花飞作帝城春,紫殿金铺一色匀。
万顷镜中难看影,九重天上本无尘。
亚枝密想探梅路,饥雀寒如寓直人。
兽炭龙团皆拜赐,同将雪水试茶新。


(38)
《煮茗》

清·嘉庆皇帝
佳茗头纲贡,浇诗必月团。
竹炉添活火,石铫沸惊湍。
鱼蟹眼徐扬,旗枪影细攒。
一瓯清兴足,春盎避清寒。


(39)
《赐贡茶二首》

清·王士祯
两府当年拜赐回,龙团金缕诧奇哉。
圣朝事事寛民力,骑火无劳驿骑来。

(40)
《烹雪用前韵》

清·乾隆皇帝
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未足夸雀舌。
点成一椀金茎露,品泉陆羽应惭拙。
寒香沃心俗虑蠲,蜀笺端砚几间设。
兴来走笔一哦诗,韵叶冰霜倍清绝。
(41)
《山楼雨望酬文田叔》

清·林鹤年
坐看微云起,雨从西北来。
溪痕长频藻,石气润莓苔。
泼墨浓如画,焚香净不埃。
群儿驱犊返,小婢报花开。
斜日淡蓑影,凉风入酒杯。
偶逢诸父老,闲与话蒿莱。
生意动林际,杉茶遍户栽。


(42)
《涉园》

清·林鹤年
涉园成趣静相宜,偷得闲身补旧诗。
茶熟山妻长对品,花开小婢惯先知。
方塘雨过鱼偏活,野槛云移鸟自嬉。
十二明窗临水遍,卷廉风试薄绵时。
一樽聊为故人开,短彴长廊扫绿苔。
戏掷诗牌同斗草,纠参觞政陋猜梅。
桃寻源里评花甲,李拨炉边忆芋魁。
到底山中多岁月,神仙当贵付深杯。


(43)
《携粤厦眷属避乱还安溪》

清·林鹤年
杜陵兄妹滞天涯,此日团圆聚一家。
到底故山风物好,隔篱花雨课春茶。
万山风雪掩柴门,世外朱陈别有村。
始信桑麻成福地,人间何处不桃源。


(44)
《登蒙山》

明·李应元
振衣百仞冈头路,蒙顶苍苍倚大罗。
欲向天边看五岳,先从云际揖三峨。
上清风冷余霜雪,甘露泉空只薜萝。
莫谓天台迷旧处,青鞋绿杖拟重过。


(
45)
《甘露寺》

明·叶桂章
一掬灵湫天上来,数茎仙掌削蓬莱。
行云行雨飞金相,踞虎蟠龙绕鹫台。


(46)
《蒙顶》

明·叶桂章
数朵芙蓉插半天,一双龙象拥青莲。
尸骸已解余丹灶,老衲当年卧石泉。
(47)
《草书立轴》

明·担当和尚
不去花前学举觞,必驭毂雨采旗枪。
世人慎勿轻荣莹,万事无如水味长。
(48)
《感通寺寒泉亭记》

明·刘维
点苍山末有荡山,荡山之中曰感通寺,
寺旁有泉,清冽可饮。
泉之旁树茶,计其初植时不下百年之物。
自有此山即有此泉,有此泉即有此茶。
采茶汲泉烹啜之数百年矣,
而茶法卒未谙焉。相传茶水并煎,
水熟则浑,而茶味已失。
遂与众友,躬诣泉所,
并嘱印光取水,
发火,拈茶如法烹饪而饮之。
水之清冽虽热不解其初,
而茶之气味则馥馥袭人,
有隽永之余趣矣。
(49)
《斋居》

明·林大钦
扫叶烹茶坐复行,孤吟照月又三更。
城中车马如流水,不及秋斋一夜情。

(50)
《咏茗》

明·佚名
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
香飘十里外,味酽一杯中。


泽青茶道创始人: 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茶,还有一群灵魂有茶气的人。分享有关茶和茶文化的故事。传播茶香健康生活、茶道文化、茶知识,茶文章、茶美学、茶社交等生活方式,为您带来一场愉悦的茶文化体验。 生活是需要自己创造的,创意源自于对生活的热情。欢迎关注泽青茶道的微信公众号:泽青茶道

宠物驱虫驱弓形虫

被猫抓了一道划痕需要打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