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之旅四川乐山#
铜镜是中国古代
青铜艺术中的灿烂瑰宝,
中国铜镜素以
“装饰繁缛、制作精美”著称于世。
各朝各代对铜镜艺术均有创造,
古朴、灵巧、华丽、素雅,
制作工艺更是各有千秋。
小如一面铜镜,
经历了怎样悠长的岁月?
本文将带你走进铜镜的前世今生。
铜镜,
一般是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
光亮的一面为镜面,
反面中央设钮以穿绦带便于手执使用。
镜背素面外,
大多数铸有图案和铭文,
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
铜镜最早出现在商代,
多为祭祀的礼器;
在春秋战国至秦时期,
一般都是王和贵族才能享用;
到西汉末期,
铜镜就慢慢的走向民间,
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
古代女子出嫁时,
铜镜是必不可少的嫁妆,
在成婚之日,
新娘要向铜镜和玉行跪拜大礼,
拜镜表示求平安,
拜玉表示求子(因“玉”与“育”谐音)。
天圆在中国古代是丰满、
完整、吉祥、美好、富足的象征,
在汉语中团圆、圆满是祥和的词语。
因此,
圆形镜一直是铜镜的重要形式。
方形是圆形之外
中国古镜中最常见的造型,
大部分方形镜为正方形,
也有极为罕见的长方形造型。
随着铸造技术的发展,
唐代铜镜手工艺人
受到波斯萨珊王朝的造型艺术影响,
在铜镜制作中打破了传统的造型,
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花形镜,
成为铜镜中的一道绚丽风景。
宋代受祟古风尚的影响,
铸出了别具一格的鼎形、盾形、
钟形、四方委角形、圆角方形等铜镜。
异形除了常见的几种类型,
中国古镜中还有
带手柄镜、八边形、亚字形、
云板形、鸡心形等造型。
花瓣形铜镜
古人为方便使用,
古镜尺寸大多小而薄,
除特殊的外,一般为100至150毫米,
大的在150至230毫米间,
小的在100毫米以下;
小于50毫米、大于300毫米为罕见镜种。
重量一般在几十克至三四百克之间,
极少数达700-800克。
古镜的种类和纹饰大致上有战国镜,
包括素面镜、几何纹镜、
植物纹镜、动物纹镜、特殊工艺镜等;
特色:制作工艺罕见
汉镜,包括蟠螭纹镜、
连弧纹铭文镜、草叶纹镜、重圈铭文镜、
四乳禽兽镜、规矩镜、变形四叶纹镜神兽镜、
画像镜、夔凤、龙虎纹镜等;
请注意:镜背上有东王公、西王母的形象
唐镜,包括四神十二生肖镜、
瑞兽镜、瑞兽葡萄镜花鸟镜、瑞花镜 、
神仙人物镜、特种工艺镜、瑞兽鸾鸟镜、
盘龙镜、八卦镜、万字镜等;
富丽堂皇的装饰风格,
彰显着大唐盛世的气度与荣耀,
恰如唐诗中的经典名句: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宋代铜镜
金代铜镜则有瑞兽镜、
双鱼镜、盘龙镜、历史人物镜、
植物花卉镜、素面镜;
金代铜镜纹饰,
以仿造汉、唐、宋三代铜镜的图案为多,
也有一些新图样,
其中以双鱼镜、人物故事镜较多,
特别是双鱼镜、童子攀枝镜最为流行。
金代铜镜
元、明、清时代的铜镜,
由于铸镜业趋于衰落,
除形制变化较多,有柄铜镜多见,
图案、纹饰绝少创新,
纹饰简略粗狂。
元代铜镜多采用六菱花形或六葵花形,
但纹饰已渐粗略简陋。
这一时期的铜镜有缠枝牡丹纹镜、
人物故事镜、双龙镜、
“寿山福海”铭文镜、素面镜等,
到明代以后,
铜镜就逐渐被玻璃镜取代了。
古代铜镜除了高超的艺术性外,
还有着浓厚的神秘色彩。
在古人的观念中,
铜镜被普遍认为具有避邪消灾的作用。
例如汉代铜镜铭文中就常见
“去不祥”、“辟不祥”、
“避去不祥”的辞句。
由于对铜镜的迷信,
人们还常常用镜子来预卜吉凶,
文献中称为“镜听”。
“镜听”起源于何时,今天已无法得知,
但从一些资料看,
早在唐代以前就已非常普遍。
唐代大诗人王建的《镜听词》,
就是写一个贫家妇女凭“镜听”
来占卜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归期和吉凶。
古人对镜子的崇拜,
在今天的一些民俗中也还有遗留,
例如在我国北方的许多地区,
人们常常在自家的大门上
镶嵌或悬挂一面明镜,
据说它可以“避邪驱鬼”。
在古代,
铜是普通人家遥不可及的器物,
而铜镜更是有钱人家才有的珍贵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