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胡巨成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宏冰
云雾高山出好茶,好茶片片可溯源。
3月24日上午,“山水浉河 云赏毛尖”信阳毛尖521区块链溯源体系上线仪式,在信阳市浉河区“八大名山头”之一的车云山上隆重举行,来自“八大名山头”的茶农、茶企代表,一起见证了这一必将载入信阳毛尖发展史的盛大喜事。这意味着,今后产自信阳“八大名山头”的2.4万亩茶园的每一片茶叶,都有了专属“身份证”。
信阳产茶历史悠久,始于周、兴于唐、盛于宋、名于清、扬于今的信阳茶,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清代后期信阳毛尖始得名,并于1915年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捧回金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被誉为“绿茶之王”。因茶而扬名的信阳,也于2017年4月赢得“中国毛尖之都”的美誉。
浉河区委副书记余道银表示,作为信阳毛尖核心产区,浉河区坚持把茶作为富民强区的主导产业,加大政策扶持,注重科技支撑,强化品牌培育,推动茶旅融合,全区茶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至今浉河区已发展茶园63万亩,年产干茶5.2万吨,涉茶总产值达102亿元,全区农民70%以上的收入都来自这“小小的叶子”。
自古以信阳“八大名山头”著称的“五云两潭一寨”,包括浉河区董家河镇的车云山、集云山、天云山、连云山、云雾山,以及浉河港镇的黑龙潭、白龙潭和何家寨,被认为是信阳毛尖核心产区的核心,从生态环境、气候特点到炒制技艺、口感滋味等均别具一格,是信阳毛尖高端绿茶的典型代表。
为进一步提升信阳毛尖品牌价值,提高浉河区“八大名山头信阳毛尖”公信力和美誉度,维护“八大名山头”信阳毛尖的声誉,以及相关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浉河区在借鉴西湖龙井溯源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物联网技术采集茶叶种植管理、生产加工、质量检测等各环节数据,构建“山水浉河 云赏毛尖”信阳毛尖521区块链溯源体系,以让产自“八大名山头”的信阳毛尖,用上具有防伪溯源功能的专用实物标识或电子标识。
根据《浉河区“八大名山头信阳毛尖”溯源码(标识)管理办法》,只有采用摘自“五云两潭一寨”八大名山头、且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两年内未使用化肥农药的茶园的茶青炒制的信阳毛尖,才有资格申请“名茶山头毛尖”溯源码(标识)。
为规范“名山头毛尖”溯源码(标识)的申领和使用,浉河区农业农村局根据茶企、茶农“八大名山头”信阳毛尖总产量对实物溯源码限量发放。管理部门将依据“八大名山头”经营主体的核定数量,从每年2月份开始,由区农业农村局、所在乡镇、村和茶企代表组成评定小组,核定当年“名山头信阳毛尖”产量,并在监管平台输入等量的标识核定数量。所有经营主体账号核定使用数量应当与“名山头毛尖”总产量相等。
浉河区内从事生产、加工和销售“名山头信阳毛尖”的茶农、茶企,可搜索微信公众号“山水浉河云赏毛尖”,点击关注后,选择“账号注册”服务,并按提示上传相关证明材料,签署相关信息属实承诺书后,输入预留手机号自动注册,依法依规获得并使用“名山头毛尖”溯源码(标识)。
对于违规使用“名山头毛尖”溯源码的,将及时在后台操作冻结涉问题产品的溯源码,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对违规收购、销售“名山头毛尖”溯源码,或使用不规范、恶意买卖囤积溯源码的茶企、组织、个人,将暂停溯源码使用授权许可并责令整改,经整改仍不符合规定的,撤销其使用权且两年内不得再申请领;对生产、销售假冒“名山头毛尖”溯源码,或为生产、销售假冒溯源码提供便利与帮助的,或在溯源码申领中上传虚假信息弄虚作假,违规操作,上传虚假信息或不上传信息导致溯源功能无法正常使用的,将依法查处,情节严重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