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赏析网

山东考古新发现:聊城傅大门唐代墓地的珍贵文物

10-11

山东考古新发现:聊城傅大门唐代墓地的珍贵文物

聊城傅大门墓地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新区街道原傅大门村址下。墓地南距聊城市区建设路约400米,东距二干渠约100米,北距电大路约180米(图1)。2022年3~6月为配合聊城市东昌府区傅大门棚户区改造项目,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建设用地范围内勘探出的墓葬进行了配合性发掘。本次发掘共清理唐代墓葬35座,出土陶器、瓷器、铜器、铁器、漆木器、蚌器、砖质墨书墓志等各类材质文物110余件套。

图1 墓地位置图片

墓葬所在区域地层基本可分3层。①层为垫土层,厚度约1~1.7米,灰褐色沙土,含大量植物根系、现代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因该地块原为现代村落,现代沟坑较多,包含物杂乱。②层为淤沙淤土层,厚度4.8~5.2米,为唐代以后各时期的黄泛淤积,由浅黄褐沙土与红褐胶黏土叠压12小层,淤积痕迹明显,包含物稀少。③层为唐代文化层,厚度约0.8~1.2米,灰褐色沙土,含有红灰陶片、砖瓦残块及红烧土、草木灰颗粒等。所有墓葬均开口于该层。③层以下为淤土层,土质纯净,偶含料姜石等碎石块。通过在发掘区布东西、南北两条2×140米探沟剖面可知,该区域唐代地貌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东西向140米内的高程落差为1.7米。墓葬大多位于发掘区的东南部与北部。

本次发掘墓葬时代皆为唐代,形制皆为小、中型土圹砖室墓,共清理35座(图2)。

图2 墓地南区航拍图

小型墓根据形制可分三类。

第一类:未带墓道舟形砖室墓,共12座(M6、M10、M11、M12、M13、M14、M15、M20、M23、M25、M35、M37)。墓圹平面呈长方形或弧边长方形,墓向南。墓室砖砌,底部平铺条砖,墓室南北两端窄,中段外弧,平面呈舟形。墓壁条砖错缝平砌,顶部用条砖左右向内叠涩平砌,最顶缝隙用竖砖斜砌封顶(图3)。该类墓规模小,部分墓室内有棺痕,皆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头向南,人骨经鉴定多为未成年个体。随葬品多为白釉瓷碗、漆盒、塔式罐、铜钱,部分随葬墨书砖墓志(图4)。

图3 无墓道舟形墓(M37)

图4 无墓道舟形墓(M37)

第二类:带墓道舟形砖室墓,共10座(M2、M5、M7、M9、M17、M18、M22、M27、M28、M30)。墓圹平面呈弧边长方形,墓道较短,墓道底为斜坡式或台阶式,墓南向。墓道底部尽头为砖砌墓门,墓门下部条砖平砌,上部用条砖砌筑券拱,前有条砖斜砌或平砌封门砖。墓室中间外弧,北段尖窄,平面呈舟形(图5)。墓室砌筑结构与第一类小型墓大致形同。墓室内双人或单人仰身直肢葬,头向南。随葬品有白釉瓷碗、塔式罐、漆盘、铜钱,部分随葬墨书墓志。

图5 带墓道舟形墓(M5)

第三类:带墓道马蹄形(椭圆形)砖室墓,共4座(M24、M26、M29、M34)。墓圹平面呈椭圆形,墓道细长,底部呈斜坡状,墓向南。墓道底部尽头为墓门,条砖平砌墓门,前有封门砖平铺斜砌至顶。墓室平面呈马蹄形(椭圆形),墓室底部用条砖平铺,顶部用条砖平铺叠涩渐收起顶。墓室内后半部有砖砌低矮棺床,双人仰身直肢葬,头向西,存在迁葬现象。随葬器物有红陶双系罐、灰陶罐、白釉瓷碗、铜钱,部分随葬墨书墓志(图6)。

图6 马蹄形墓(M24)

中型墓根据形制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圆形穹隆顶砖室墓。共7座(M1、M3、M4、M8、M16、M35、M37)。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组成。墓南向,墓道平面呈长梯形,直壁,底部斜坡或台阶式至墓门底部。墓门两侧底部用条砖平砌,上部由条砖竖砌门券,前有条砖平铺斜砌封门。墓门后甬道较短,下用条砖平砌,顶部竖砌拱形券。墓圹、墓室平面皆圆形,墓室壁中下部条砖平砌,上部穹窿顶,砌法或用条砖斜砌内收或用条砖叠涩内收(图7)。墓室中后部用条砖砌半圆形或“凹”字形棺床,外壁条砖平铺,内填土,上铺砖,部分棺床外壁雕壸门,墓室左右壁有灯檠、直棂窗等砖仿木结构装饰。人骨皆为夫妻合葬,头向西,存在迁葬现象。随葬器物多置于棺床下或棺床西南角,器物有塔式罐、白釉瓷碗、漆盘、铜镜、铜钗、铜带具,部分随葬墨书墓志砖等(图8)。

图7 带墓道砖室穹窿顶墓(M4)

图8 带墓道砖室穹窿顶墓(M8)

第二类:带墓道带侧室方形弧边砖室墓。共1座(M32)。由墓道、墓门、甬道、主墓室和左右2侧室组成。墓南向,墓道平面呈长梯形,直壁,底部呈斜坡状至墓门底部。墓门两侧用条砖平砌,顶部用砖砌半圆券拱,前有条砖平铺斜砌封门砖。甬道较短,顶部砌拱形券。墓圹平面呈方形,墓室平面呈方形弧边,顶部早年坍塌,形制不详。在墓室东西壁中部向外各砌一平面呈舟形侧室。主墓室后部有“凹”字形棺床。墓室内因进水,人骨散乱,头向不详。左右耳室内,也葬有散乱人骨。后经清理,该墓共葬人骨4具。随葬器物皆破坏,可辨器型有红陶罐、白釉瓷碗、铁鐎斗等,另在封门砖中清理一方墨书墓志(图9)。

图9 带墓道、侧室砖室墓(M32)

此次发掘共清理出纪年墨书墓志15块,最早为唐垂拱二年(686年),最晚为乾宁四年(897年),再结合墓葬开口地层和墓葬类型、出土随葬品类型来判断,基本能确定傅大门墓地所有墓葬年代也在此时间段内。

本次发掘的35座唐代墓葬,15座纪年明确,为鲁西乃至山东地区的唐墓断代提供了重要标尺。且墓葬形制多样,时间跨度大,为研究鲁西地区唐代中小型砖室墓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此次发掘对4座墓葬存在的封土进行了解剖,明确了墓室营建时地上与地下的位置关系。以M8为例,通过解剖可知,该墓室的营建方式是五分之一在地上,五分之四在地下。墓室修建后,先对地上部分用三合土灌抹砖缝,再堆覆封土,并进行简单夯打。通过解剖复原可知,M8建成后至洪水来临前的地面部分封土高度至少还存在1米左右。

本次发掘的纪年墓葬,最早为垂拱二年,最晚为乾宁四年,且各墓葬相互之间没有叠压打破关系。可从侧面反映出唐代博州城北郊的地貌变化不大。结合之前考古信息(主要是2020年聊城绳张遗址材料),把博州城址在现徒骇河橡胶坝公园位置存在的时间从晚唐再向前提200余年。并通过出土墓志记载再为唐代博州补充1里、1场、1草市、3村、1河、1路,丰富了唐代博州城北郊的历史地理信息。

墓葬中出土遗物数量不太丰富,但唐代晚期中小型墓葬中的器物组合基本一致——塔式罐、白瓷碗、漆盘。这为研究该地区晚唐时期丧葬礼俗提供了新材料。

图10 M1出土器物组合

图11 M3出土器物组合

图12 M16出土器物组合

图13 铜镜

图14 塔式罐

该墓地出土墓志记载墓主年龄, 对用现代科学手段进行的年龄鉴定起到了重要的纠正和校订作用。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聊城市东昌府区博物馆

执笔:于中胜、刘禄、刘文涛、党浩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谢雨檬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国画竹子

宠物刺猬好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