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古玩、藏品,一些人很想让自己这压箱底的宝贝买个好价钱。一些公司牵线搭桥,许诺只要拍卖,就能大卖。近日,南都“记者帮”接到市民区先生反映,其前后花了15万在一藏品公司拍卖古玩,声称可以卖出天价,不料今年3月公司人去楼空,前期投入全打了水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涉案人数达30多人,公安部门已经立案,区先生也向记者讲述了他受骗的整个过程。
区先生家里有两件祖传的藏品,一件是大清御制款铜佛像,另一件是乾隆年制款春宫图鼻烟壶,平时亦有收藏爱好。
去年4月,区先生在网站上输入“古董鉴定”之类的关键词,一收藏品公司的广告弹出,点击后进入公司主页,指引他登记资料留下联系方式。随后,一位自称广东粤华收藏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华公司)的业务员主动联系到他,核实藏品情况并进一步添加微信后,称公司“有资质、政府支持”,希望他将藏品带到公司进行鉴定。
几天后,区先生带着两件藏品来到了公司,交了几百块鉴定费后,一位自称“国家级”的鉴定师给出专业意见,指着其中一件藏品说,“这个是大清的释迦摩尼铜佛像,高官达人才会拥有的,可以很快帮你对接买家。”
粤华公司专家给区先生藏品的鉴定结果。
“当时最大的幌子就是所有买家都来自东南亚市场,有迪拜、阿联酋、日本,罗列了一排报价从460万、300万、200万到100万不等。”区先生称,不到几天时间,业务员就告诉他已经找到了买家,一系列报价让他十分心动。
最终区先生选择了一个迪拜买家,愿意出价460万。本以为找到买家就万事俱备,但紧接着业务员就向区先生提出了所谓的“出口费”——因为买家在外国,藏品出口会产生相应的报关费。
“说要搞批文、鉴定,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公司有渠道专门帮你去办。” 一番考量后,去年4月28日,区先生交了84900元委托办理费用并签订合同,约定去年9月底前要交易出去,公司从中收取8%的佣金费。
一个多月后,区先生再次接收到粤华公司消息:买家是个私人博物馆,把藏品买下来后要在当地宣传,因此要拍一个宣传片,到时“全球首播,极大扩充知名度”,费用7万多元由卖家出。
从区先生的宣传片看,发布方为某卫视《华夏寻宝》栏目,一专家正襟危坐介绍他的藏品——释迦摩尼铜佛像,“此件佛教造像材质为铜质,造像形式评定为禅定佛像,佛像坐落于莲花座上,双手叠放于小腹前……”营造非常“权威”的声势。
区先生认为,这是诱导他相信粤华公司有资质的又一“法宝”。当时业务员称,公司投入巨资与数家卫视深入合作,隆重推出具有权威性、故事性、典故性的艺术品收藏鉴赏栏目《华夏寻宝》,栏目涵盖瓷器、玉器、字画、杂项等,并与多家媒体合作,让人十分信服。
区先生交了钱后,直到去年9月底还是没见藏品被卖出去,合同续签到去年12月底。期间,陆续联系不到当初对接的业务员。
今年3月10日,粤华公司在门口贴出告示,因经营不善,导致亏损,现已搬走。虽留有联系方式,但一直联系不上。
记者去到粤华公司现场,发现大门紧锁。
3月4日,区先生向属地派出所报警,陆续发现受骗者不止他一人。在区先生展示给记者的微信群里,人数达到30多个,来自全国各地。群内初步统计,受骗金额约168万。过程大同小异,只要有藏品均称能卖得高价,“有卖家更多不是心疼手续费以及宣传费,而是藏品被骗走了。”区先生说。
另一卖家庞先生住在四川,因为有收藏的爱好,同样在上网浏览时偶然接触到粤华公司。交了7万多元“出口费”后,公司人去楼空,当初对接的业务员不见踪影。
庞先生坦言,之所以会上当,完全是被公司营造出来的资质所蒙骗。首先,粤华公司坐落在广州繁华的商业区,办公地点设在中旅商城写字楼内,占地大且精美,一进门就是类似展厅般的陈设,摆放一些古董文玩。初步了解后,业务员向他出示公司的经营资质——“艺术品经营单位备案证明”,盖有“广州市X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公章,“看上去很正规的感觉,没有让人怀疑。”
根据该公司公众号简介,公司“经国家批准,相关单位审核注册登记的合法企业”、“一批专业的营销策划团队,为广大藏家的历代珍品进行专业的全方位立体式广告宣传和营销策划包装”、“定期举办艺术全球直播海选臻品洽购会,现场联线中东及东亚地区客户买家”。
其次,公司大堂显著的位置挂有多个所谓鉴宝寻宝栏目组头衔。在其公众号或是网上搜索,均有多个藏品视频介绍,显示栏目创建者为粤华公司。一般介绍藏品的专家也有着多个头衔,表面给人非常可信的感觉。
3月29日,十几位被骗的藏家在粤华公司楼下向记者表示,他们前期被骗宣传费或者出口费几万到十几万不等。属地派出所工作人员前来了解情况,告知上述事件已被公安部门立案侦查。
记者了解到,广州市公安局曾于3月4日回复报案人称,区先生等人被诈骗一案,该局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管辖范围内。
而据天眼查,今年3月17日,粤华公司因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已被越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异常经营名录。经查,该公司于2019年5月成立,期间发生了数次法定代表人、投资人以及主要成员变更。今年3月,该司亦因劳动争议被起诉,目前处于民事一审阶段。
记者来到粤华公司门口,发现大门紧锁。中旅商城写字楼租赁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粤华公司已拖欠几个月租金,现无法联系上公司负责人。目前已将有关情况反映至公安机关,涉事场地也被封锁。该负责人还表示,已委托律师出具律师函,解除双方的租赁合同。
出租方称,粤华公司长期拖欠租金。
实际上,古玩、藏品拍卖骗局并不少见,手法层出不穷。根据相关报道,去年10月广州白云警方先后打掉3个以鉴定、拍卖古玩为名实施电信诈骗的团伙,抓获嫌疑人百余名,通过审讯及进一步深入调查,“鉴宝”类型的套路环环相扣。
首先,建立办公场地和制作精美的官方网站,网站上会虚假宣传称该公司与多家知名媒体合作,营造“权威”声势,同时通过网页广告投放的方式来进行推广。第二步,“业务员”会电话回访已经登记的事主核实藏品情况并添加微信,成功加上微信就代表“吸粉”成功。
当事主将藏品带到公司以后,第三步就由鉴定“专家”来完成。这些专家其实根本不具备古董文物的鉴别能力,他们只负责给出“专业”的意见,告诉事主他的藏品“独一无二”,具有超高价值,以此提出让事主缴纳几百到几千元不等的鉴定费用,以及几千元不等的鉴定证书出具及制作费用。
第四步,他们会进一步诱导事主将藏品放置在公司,以公司的“影响力”一定能迅速卖出高价,推广费用为1-2万元左右。
最后,当骗局已经进行了几个月,事主们纷纷开始警觉的时候,他们就以一招“金蝉脱壳”,整个公司搬离,更换名称换一个写字楼重新开始……
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名誉主席黎展华提醒广大藏品爱好者,近年来,拍卖骗局层出不穷,不断翻新,市民要警惕“一夜暴富”心理,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也没有免费的午餐;其次,市民如家有藏品想拍卖,先要自查家底,多问问身边人,也要问问自己,“藏品从哪里来,为什么它就一定有价值?”;可以事先咨询各地艺术品拍卖行业协会、工商管理局等相关部门,核实公司是否有拍卖资质,以免上当受骗。
黎展华提到,市民如想鉴定、出手藏品,可以找比较知名的拍卖机构,正规的拍卖公司不会收取鉴定费,事先会约定收费标准,拍卖后才收费,不收取的拍品一般都是低价值的。另外,黎展华也特别提醒,对有资质的公司也不能完全放松警惕,合作过程中要判断其合法性、美誉度。
采写/视频:南都记者 张思琦 实习生 张馨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