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赏析网

殷墟的神秘文物:绿松石镶嵌甲骨中隐藏的秘密

03-15

殷墟的神秘文物:绿松石镶嵌甲骨中隐藏的秘密

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也是我国考古发掘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古代都城遗址,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2月26日,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成为我国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点专题博物馆。

殷墟博物馆新馆展厅面积约2.2万平方米,将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展陈文物数量之多、类型之全,都是商代文物展览之最。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属于首次亮相,一系列考古新成果属于首次展示。开馆后,馆里文物迅速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新馆的“神奇文物”有哪些,蕴含了哪些文化含义,折射出何种社会发展特点?记者实地走访殷墟博物馆,与安阳市文物局文化遗产与文物保护及考古研究专员于成龙博士一起,探秘“神奇”的殷墟文物,解码殷商文明!

自从1899年殷墟甲骨文被世人发现认识之后,至今殷墟已经发现了16万片甲骨,其中有一类甲骨文非常特殊,学术界将其命名为狩猎骨柶,是刻写商王及贵族打猎的一种记事刻辞。于成龙向记者介绍,提到狩猎骨柶,首先不得不提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一块动物肋骨,于1899年左右出土,这块肋骨在甲骨学界叫做“宰丰骨”。

为何叫做宰丰骨?于成龙表示,因为这块动物肋骨上刻写着商代末年商王到边塞巡游打猎,在麦山捕获了一只体型巨大的野牛,就把野牛的肋骨赏赐给跟随打猎的群臣,为纪念此次田猎,其中一位名为宰丰的近臣,把这件事记录下来,刻写在野牛的肋骨上。在刻写时,此骨匕的加工特别精细。背面由上到下雕刻四层纹饰,第一层为上卷尾龙纹,龙首在骨匕顶端;第二层为倒置的饕餮纹;第三层为勾连云纹;第四层为三角蝉纹。骨匕下端削薄,厚、薄交接处做成明显的台阶状。骨匕的正面对事件记载特别明确,而在纹饰和字口中,都镶嵌了绿松石。

宰丰骨匕

“嵌绿松石刻辞骨柶”是殷墟博物馆展厅里的“明星文物”之一。这件甲骨于2005年在殷墟出土,距离上世纪宰丰骨的出土,已经过去100多年。但具有历史巧合的是,嵌绿松石刻辞骨柶与宰丰骨记载的是同一件事,但记述者并非宰丰,是另外跟随商王打猎的王臣。“因此可看出,商王打猎时要带着大量的臣下以及军队,所以当时的打猎不是单纯的打猎,打猎在商代被称作‘田猎’,是以打猎的形式来训练部队进行作战的一种活动。所以田猎兼具政治意义、文化意义和经济意义。打猎猛兽的过程除了为捕获食物,还可以作为军事演习,训练军队的实战能力,同时具有震慑敌方的功能。”于成龙介绍道。

嵌绿松石刻辞骨柶

据悉,至今,有关记录田猎的骨柶在商代骨柶中有5000多片,表明历代商王对田猎非常热衷,也印证了田猎活动在商代的重要地位。嵌绿松石刻辞骨柶与宰丰骨跨越100多年的奇妙“际会”,成为重要的学术双证,对于甲骨学和商代历史的研究,意义非凡。

比较特别的是,甲骨上精美的绿松石镶嵌,在记录功能之外兼具顶级的艺术审美,同时还是商王权威的彰显与强调。于成龙表示,绿松石镶嵌工艺在商周时期非常流行,但中国开采、应用绿松石的工艺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了。著名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发现了距今9000年的绿松石装饰品,绿松石应用工艺也在商代得到长足发展,这种中国特有的古老工艺,被国人习惯性称作“金镶玉”。殷墟出土的很多青铜器上都镶嵌有绿松石,在妇好墓出土的玉援铜内戈、嵌绿松石曲内铜戈、嵌绿松石铜柄玉矛等,都镶嵌绿松石。镶嵌绿松石的青铜器一般作为礼器,直至战国时期仍存在。

这件精致的嵌绿松石刻辞骨柶,用作对高级武官“亚”的赏赐,不惜工艺和成本来打造,也侧面反映了亚跟随商王一起田猎、带领部队进行军事训练的重要性。于成龙告诉记者,“我们看到这片骨柶可以联想到很多事情,殷墟出土了十几片狩猎甲骨,现在有的收藏于加拿大,或者流散国外,如果把这些这狩猎甲骨聚拢在一块儿,我们就可以初步领略到当时商王田猎的大致脉络。”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宫小昀 张焕辰)

元代青花瓷值多少钱

蝈蝈图片蛐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