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赏析网

石奇为贵-博山文石:探索其独特魅力

10-05

石奇为贵-博山文石:探索其独特魅力



博山文石古朴温润,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已为奇石收藏家和广大爱好者所公认,被誉为“艺苑一葩”。鉴赏博山文石,不仅对它作出审美判断和评价,而且使感情得以净化,情操得以陶冶,精神得以升华,进一步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博山,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文石,乃是我国观赏石艺术之一,原称山石、景石、怪石等,众说不一。1978年博山的文石爱好者,根据《辞源》、《汉书》、《山海经》有关纹理石的记述,经过长达3年之久的酝酿,至1981年将其正式概括为“文石”,使其有了明确的称谓,从而突出了它的独特风格。


博山文石,在300年前即萌蕴生辉,爱者相继,如区内的恰园、因园、吕仙洞等处均有文石点缀。清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赵执信,不仅将文石立于庭院,陈于室内,且用作笔架、镇纸及殉葬品。由此可见,博山文石早在明末清初已为文人墨客所珍视和收藏。


博山文石是我国传统艺术珍品,天工造化,不需任何衬托,置于木座,即可独立成景者,叫文石;以几块或若干块石头组景,点缀花草、树木、亭台楼阁、人物船泊等作景,置于浅盆者,叫山水盆景。博山文石不同于太湖石。博山文石多为室内陈列品,人们早已将其列入古玩观赏和收藏之列。而太湖石,因产于太湖而得名。据明代计成《园冶》记述:“此石乃以高大为贵,惟宜植轩堂前,或点乔松奇卉下,装治假山,罗列园林广榭中”。博山文石,又不同于玲珑石。它气势磅礴,宏伟壮观,具有峰峦竞秀,乱云叠浪的奇特神态,乃大作之材;而玲珑石虽颇具特色,但它是为园林添景而设置的一种点缀。


博山文石赋性自然,巧夺天工,具有质坚、浑厚、润泽、峻秀、古拙及瘦、漏、透、皱等诸多特点。博山的文石爱好者根据文石的不同形态,因材制宜,分类加工巧妙地创造出山水、人物、禽兽、鱼虫、植物等景观。山有三景四色。三景即:高远景、深远景、平远景。高远景巍峨屹立,高耸云霄,形如颠波,险而峻峭;深远景山重水复,烟雾溟漠,微茫缥缈,景物至绝;平远景山遥水阔,起伏连绵,极目宽畅。四色即:春色、夏色、秋色、冬色。春色清新向上,夏色浓郁茂盛,秋色爽朗丰硕,冬色幽静纯朴。人物有四像,即:站像、坐像、行像、卧像。站如庄子观鱼,坐如松下默读,行如漫步静吟,卧如高枕石眠。兽分凶、猛、祥、骏,凶如狮,猛如虎,祥如鹿,骏如马;禽、虫植物类,鸟如啼鸣飞翔,鱼如嬉戏跃水,虫如蜗牛缓行,植物如灵芝映辉。一则再现自然,一则栩栩如生,一则贯通仙气,妙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


鉴赏博山文石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自然美,二是艺术美。自然美分为质地美和形式美。质地美的特征是:质地细腻,坚硬纯洁,色泽青翠,油润光滑,交接自然,变而生辉。形式美是最直接、最普遍、最易感到的一种美。形式美的基本特点是:多样和谐,神采自然。在文石作品中,有大小、方圆、高低、长短、聚散、抑扬等不同形式。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衬托,形成了多样和谐的画面,体现了自然界对立统一的规律。


形式美具有象征意义,如山景的垂直线,象征严肃、庄重,给人以生气和力量;平线,象征安宁、稳妥,畅通无阻,给人以一往无前的感觉;曲线,象征优美、柔和,给人以动感;折线,象征转折、断续、突然、上升、下降,给人以方向感。艺术美是把大自然中蕴藏的美经过人们的艺术构思和艺术加工使其升华为更完善、更高级的景观研究文石艺术美,是为了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指导艺术工作。研究文石艺术美的内容很多,而重点是艺术意境和艺术技巧,意境是艺术美的精华,技巧是心灵美的结晶,意境来源于艺术实践,技巧来源于艺术修养。文石创作不同于书画,它的特点是以石定景,意石结合,作者要根据每块石头的具体情况,通过构思立意确定创作景观,然后加工制作,如果没有高超的审美观和正确的立意,构思不出一幅美的蓝图,就创作不出好的作品。艺术技巧是由丰富的经验铸成的。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要创造艺术美必须加强艺德修养,提高艺术水平,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虚心学习和借鉴别人的经验,并使其上升为理论,指导艺术美的创作。


鉴赏博山文石,仅看它的形式美,而且要看它的韵味美,形式是客观的,具象的,是看得着的;而韵味美是主观的,抽象的,内涵的,是凭理解和感受得到的,韵味美可以激发人们的感情,使人们进入无限美妙的境界。博山文石峰峦竞秀,起伏连绵,悬崖峭壁,幽谷深润,其韵味美无不激发人们的情感。1982年在淄博市工人文化宫举办文石展览时,史庆章先生参观后挥笔题诗云:
采集工夫岂等闲、峰岩峭壁状天然。
崔嵬气势若千丈,缈小真形仅一拳。

搬取三山陈案上,移来五岳摆窗前。

峰峦岫岭时素近,不计春秋到老年。

诗作表明博山文石不愧是大自然的缩影,它的韵味给人们的感受是深远的,鉴赏博山文石的乐趣是无穷的。博山文石神韵各具千秋,鉴其形,获其神,赏其美,受其韵,是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

同治通宝

摩崖石刻